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郸城县,农博会上秀出“看家”好品|第六届郑州农博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冯子雍
“六位一体”科技引领,“三链同构”全面高效,今年8月2日,郸城县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如今,郸城已驶入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10月9日,在第六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现场,郸城县展区围满了参展的观众。“郸城县是河南产粮大县,有着丰富的中高筋小麦、高淀粉玉米、绿色甘薯等优质粮食资源。”郸城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负责人梁磊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目前,郸城正在发力形成“种业、生产、烘储、加工、流通、副产物”六位一体的科技引领发展模式。
同时,郸城县依托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构建“三链同构”全面高效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四大行动延伸产业链、坚持“四化”方向提升价值链、完善四大体系打造供应链,建设农业食品产业生态圈,不断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远销欧美、东南亚,一根簸箕柳“编”出大花样
郸城县不仅仅是产粮大县,在周口国家农高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带动引领下,一根小小的簸箕柳,在郸城都能“编”出花来。
在第六届郑州农博会的郸城展区,不少观众在现场体验簸箕柳手工编织的沙发。
“这是纯手工编织的,原材料以簸箕柳为主,尺寸都可以定制,之前有顾客定制过3米的手编沙发。除了家居用品,我们还生产宠物用品、圣诞礼品、休闲产品,基本都是簸箕柳手工编织的。”河南坤德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二霞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目前远销新西兰、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年出口产值约1亿元人民币。
刘二霞介绍,他们是一家残疾人创办的企业,主要从事纯手工编织簸箕柳条,订单制生产等业务,具有自主繁育、自主种植、自主研发、自主出口完整的产业链条,采用“集约经营+生产经营+残疾人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52名正式员工中,有21人是残疾人。
“现在公司有生产加工车间3个,占地面积2583平方米,还拥有5千亩簸箕柳条生产基地,年产簸箕柳条2千万公斤,像簸箕柳编的葫芦、提篮等,很多都是当地的居民把原材料带回家手工编织,我们付手工费用。”刘二霞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按件结算的方式,公司每年大约带动2000人就业,综合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目前,该公司先后与欧美、东南亚客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与河南怡硕河道管理有限公司、郸城县怡临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签订了长期合作种植协议,建成了5000亩的簸箕柳种植基地,可带动5000人就业,促进县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丰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中华泡菜,预计年产值两亿元以上
还未走进郸城县展区,就能闻到空气中飘来煮泡菜的香味。
“这个泡菜味道真的不错,香脆可口,酸甜适中,就着它吃俩馒头不成问题,买点回去带给家人尝尝。”一位逛展的观众尝了泡菜,立刻询了价格准备购买。
黄心白菜、娃娃菜是郸城县胡集乡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之一,郸城展区的德祥昇食品(河南)有限公司正式看中这一优势,以德祥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签定了黄心白菜、娃娃菜定单种植一千余亩。
“我们公司主营东北酸菜、四川泡菜,贵州酸菜,辣白菜等中华泡菜。有独有的专利技术,使用新型专利发酵技术,生产周期短,生产的酸菜既不含防腐剂、食品添加剂,也不含各类有害菌,开袋即食,目前已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德祥昇食品董事长王纲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经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出口种植基地正在申请。
据介绍,德祥昇中华系列泡菜生产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5月试投产,年产量可达一万吨,年产值六千万。项目二期2023年下半年建成后,累计总产量可达三万吨,年产值两亿元以上,可带动黄心白菜、娃娃菜定单种植面积五千余亩,同时依托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除了生产中华系列泡菜外,还会以现有产品为原料,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争做泡菜行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种购存加运销为一体,这家面粉企业还打造了无人车间
展区内的各类小麦种子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些小麦种子是郸城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之一正星粉业带来的展品。
记者了解到,郸城县正星粉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购、存、加、运、销为一体的一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产品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其中馒头用小麦粉获得河南省好粮油(主食)、放心粮油(主食),河南省农产品知名品牌等荣誉。“正星”和“豫王”牌系列面粉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据介绍,该公司与河南工业大学合作“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以获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全自动面粉生产车间两个,生产线四条,全自动谷朊粉生产线一条,年加工小麦粉40万吨、谷朊粉6万吨。
小麦磨成面粉,出粉率是关键问题。为提高出粉率,正星粉业在建项目由河南工业大学设计研究院研究设计,引进瑞士布勒全套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最新的生产工艺,具有面粉出粉率高,微生物含量低,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采用新风系统保证车间封闭运行,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先进的“温斯特”系统实行远程操控,打造无人车间,使价值链内的能耗降低50%,属智能化产业项目。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22亿元,利税2.6亿元。”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王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