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伏又抗病,河南玉米新品种再创佳绩:最高亩产1171.4公斤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韦展

一亩地能产一吨粮的玉米新品种,你见过吗?

10月11日,在鹤壁召开的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高产多抗宜机收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新品种展示观摩暨现场推进会上,亩产一吨粮的玉米新品种“现代959”收获掌声一片。

据介绍,这也是截至今年,黄淮海地区实打验收亩产量最高的品种。

院士点赞,玉米新品种实收测产亩产1171.4公斤

“实收测产结果如下:现代959实收亩产为1171.4公斤,现玉534实收亩产为1160.9公斤。”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代表专家组宣布了玉米新品种测产结果后,响起热烈掌声。

11日,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高产多抗宜机收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牵头单位的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设置在鹤壁市钜桥镇刘寨村的玉米品种现代959、现玉534百亩方进行了现场机械收获籽粒实收测产。

当天上午,在鹤壁淇滨区刘寨百亩核心展示田里,满眼望去,玉米穗大且籽粒饱满,金灿灿的丰收景象。戴景瑞和专家们钻进玉米地里,摇一摇玉米秆,看一看根部,又掰开玉米棒子仔细察看,还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存。

“你看,这个株形好,弹性也好,籽粒饱满。”戴景瑞说,在今年南方玉米锈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在两个品种表现出优异的抗性,经受住高温、锈病以及后期连阴雨等多重考验,不仅高产,还具有抗倒、抗病等诸多优点,有着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广阔前景。

戴景瑞说,“抗病、抗倒、高产,这也是未来玉米育种的引导方向,目前来看,联合攻关项目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将在我国玉米育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彰显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更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河南良种攻关项目已选育多个优良新品种

玉米新品种“家族”的成员,可不只有这两个。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高产多抗宜机收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作为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之一,由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单位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鹤壁市农科院、河南永优种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

“你看‘现代959’果穗饱满,一到地里满眼都是玉米棒子,老百姓给它起了个外号叫‘显眼棒’。”项目总负责人、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红说,项目实施以来,共选育出了34个高产多抗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现代959”是其中最突出的品种之一,今年示范推广面积达150万亩,预计2025年年底单年推广面积突破1200万亩,有望成为黄淮海的“明星”品种。这也是截至今年,黄淮海地区实打验收亩产量最高的品种。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种业振兴的工作部署,省农业农村厅于2022年启动实施了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以优质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建了一批创新联合攻关团队,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联合攻关的新机制、新模式。目前,已启动实施了涵盖优势农作物、畜禽、蔬菜和食用菌等在内的27个项目。实施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以来,各创新联合体高效务实合作,创新了攻关体制机制与利益分配模式,实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解决了攻关信息与资源共享难题,有力地提高了攻关成果转化效率。2023年各项目已培育参试新品种(系)76个,筛选创制新材料、新种质719份(个),品种推广面积1432万亩。

未来要培育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农户喜爱的突破性新品种

“秋收时节,这两个新品种都突破1000公斤,非常可喜。”该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久然认为,经过测产等一系列表现,这两个品种主要有三个突出优势,一是高抗锈病、高抗青枯、高抗倒伏,二是品质优、脱水快、宜机收,三是高抗穗粒腐、产量高。

赵久然说,“两年来,项目合作单位通力合作,共同攻关,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下一步将加强合作,把从上游的基因挖掘、组织创新、品种培育,到大规模产业化和大面推广应用一条龙实施,为粮食种业突破卡脖子技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事关中国人的饭碗,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关键在创新,核心在品种。”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介绍,在良种攻关方面,河南聚焦产业需求和优势特色物种,启动实施了涵盖优势农作物、畜禽、蔬菜和食用菌等在内的27个项目,进一步巩固我省粮食作物品种创新地位、促进畜禽育种快速突破、推动蔬菜优势品种加速赶超。

他还强调,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各项目相关单位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在种业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产业需要、农户喜爱的突破性新品种,高质量完成攻关目标任务,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