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南乳业“龙头”花花牛:奶牛戴着计步器、吃专属营养配餐、坐“旋转木马”挤奶|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⑨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开篇语:
“有肉有酒、幸福常有。”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不仅坐拥“国人粮仓”“世人餐桌”的金招牌,在畜牧赛道也强势出圈,生猪、肉牛、奶牛、家禽、肉羊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迅速,肉类、禽蛋、奶类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双汇、牧原、花花牛等一大批畜牧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论起来也是名声响当当。
迎来2024,“畜牧大省”河南如何快步迈向“畜牧强省”?大河报·豫视频联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推出《龙年之际探“龙头”——畜牧篇》系列报道,探访河南畜牧优品,以畜牧企业为样本,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畜牧业转型升级,探索河南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本篇聚焦智慧畜牧。
活力一天,从一杯好奶开始。对于不少河南人来说,花花牛就是伴随成长的那一杯好奶。
但你知道吗?你我手中的一袋袋“花花牛”里,还“流淌”着满满的数字化智慧。
一步鲜,须步步先。
如何通过数智化筑牢乳品安全,让牛奶更好喝、更营养、更安全?在2024省两会之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种植、喂养到生产、加工,探寻河南最大本土乳企的智慧密码。
河南最大本土乳企,生产车间肉眼“看不到”一滴奶
走进花花牛乳品一厂,偌大的生产车间整洁干净,机器运转中,一袋袋包装好的花花牛奶品从生产线中鱼贯而出。
在这个年产4亿包花花牛产品的车间里,记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个惊讶的发现,肉眼看不到一滴奶。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说,“这就对了,所有环节都是密闭运转,保证奶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不过虽然肉眼看不到,“机器眼”却看得清清楚楚。在控制室,数十个监控屏幕上密密麻麻显示着诸多数据,每个罐体中装有多少奶、温度如何、酸奶发酵了多长时间等都有详细的数据,几个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监控操作。这边点一点,通过遍布车间的上千个电脑远程控制点,就能精准传递控制指令,开始操作。
“智慧工厂”可不只有这些。杨永介绍说,花花牛参照欧盟标准,引进国际领先设备,所有原辅料都会经过严苛的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67个检测点,比如丹麦FT系列牛奶成份快速分析仪、液相和气相色谱分析仪等进行准确快速的成分分析和品质控制,确保产品出厂100%合格。
杨永说:“在花花牛智慧工厂里,采用ERP系统全覆盖管理,全线上订单下达、软件优化排产、技术人员精准配料、全自动定量罐装、智能化打码、码垛、入库等全过程都进行系统化、智能化管理。”
带着计步器,每头奶牛都有营养配餐
牛奶要“纯”,奶源必须要好。而高品质奶源,正是来自花花牛打造的“智慧牧场”里。
宽敞明亮的牛舍中,奶牛们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一辆黄色的小车穿梭其中,为奶牛们提供每日营养的口粮。
“这是全混日粮车,配套的是全混日粮TMR精准饲喂系统,让日粮混合和日粮饲喂全部远程智能控制,让奶牛吃的每一口饲料都营养全面。”杨永介绍,不仅犊牛、青年牛、成母牛的饲料各有不同,每一天的饲料都是根据牛群精准调配的,同时,推料机器人24小时工作,让奶牛随时可以自由采食,保证采食量。
但如何牛到底吃得好不好?杨永向记者指了指牛耳上的电子耳标和计步器,这些小小的装备里装着满满的“智慧”,也和牧场的精准管理息息相关。
杨永说,花花牛奶源基地遍布河南,每个基地每头奶牛从出生就有了一个电子身份信息,这就是电子耳标,配合牧场智能管理系统,记录着每头牛生老病死、“结婚”生子等各种信息;再配合上计步器,通过奶牛运动步数和奶牛反刍次数等信息,随时检测奶牛行为状态,保证奶牛的健康,保证牛奶的品质。
坐上“旋转木马”挤牛奶
在“智能挤奶大厅”,智能转盘挤奶系统正在运行,看上去就像一个超大型“旋转木马”。
奶牛自觉排队,机器自动定位,在无人驱赶的情况下,奶牛们排着队进入大转盘,悠然地转上一圈,又“轻车熟路”地从出口出去,挤奶工作就轻松完成了。
24小时在岗的“挤奶机器人”,能在6分钟内完成32头奶牛的挤奶,相当于200多人手工挤奶的工作量,不仅最大限度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还让奶牛在旋转运动中感到放松,产奶量更加稳定。
不仅如此,挤奶过程中,机器还会自动识别、自动按摩、自动计量、自动分析健康状况,奶量等数据都会实时传输到管理系统平台上。
杨永说:“系统识别已经挤过奶的牛,就让它从通道去吃料。每头奶牛每天每个班次挤出多少奶,根据其产奶量每天应该吃多少口粮,系统都会精准测算和分析,自动分群饲养,让奶牛吃饱吃好,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牛奶。”
在系统后台,奶牛信息、饲喂信息、健康信息、产量信息等自动采集,营养师、繁育师、兽医师等及时获取数据,实施智能比对、最初调整,为奶源品质保驾护航。
智慧牧场让奶牛产奶更“牛气”。杨永说:“以前管牧场靠经验,现在管牧场看数据,通过对各类数据的采集、分析、预测,实现对每头奶牛的智能化、数据化、精准化管理,养牛也更加智能化,牛奶品质也更好了。”
【原奶收集到乳品加工,“新鲜半径”只需2小时
凌晨4点,城市还在沉睡,花花牛的运输车就已经在大街小巷里奔跑起来。
“以郑州为中心,150公里‘新鲜半径’内,从原奶收集到乳品加工,只需要2个小时。”杨永介绍,杨永说,近年来,花花牛陆续投入近亿元,完成物流配送及终端冷链的升级改造,保障花花牛乳制品“新鲜”每一天。
他告诉记者,牧场一天三次挤奶,即时通过管道降温至4℃左右,进入贮奶仓,使用保温车将原奶运送至加工厂,全程GPS定位追踪、全程监控。
杨永特别提到,奶罐车出入口铅封锁定,只有到达加工厂,经双人确认开启铅封取样化验,合格后计量收入奶仓。
杨永还给记者展示了花花牛产品的生产标码,在一串字符中,除了生产日期外,还包含了许多字母。“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每箱、每包打码,实现一批一码,从生产到终端全流程记录,实现每箱、每袋产品可溯源,比如,产自哪个牧场,在哪个工厂哪条流水线加工,几点几分哪位工人操作的,都可以查询得知。”
相关阅读:
探访全球最大猪企:21栋“猪宿舍”,6层楼房、独立单元有玄机 | 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①
全省“羊老大”: 肉羊深加工年超100万只,占全省规上肉羊企业的85% | 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②
乡村深处“藏”着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③
好肉“种”出来 一棵草“蹚”出生态养殖新路子|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④
一头猪就是一个“地力加油站” 被省委一号文件推广的“内乡模式”长这样!|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⑤
一人能管近5万只鸡吃喝下蛋,探寻西平养殖“智慧基因”|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⑥
全国领先!河南建成“奶牛超脑” 全省50万头奶牛数据模型全都有!|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⑦
投资3万多,1年能回本,中小企业也能用上信息化养猪系统丨龙年探“龙头”·畜牧篇⑧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