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成伟:填补空白,加快在河南建设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两会访谈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姜雨璐

“河南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但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尚属空白。”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建议,在河南,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农发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将原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转建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

为什么是河南?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2024年,科技部启动了农业领域类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农业领域已有生猪、玉米种业、耐盐碱水稻、乳业、盐碱地综合利用等5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河南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常年麦播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尚属空白。”李成伟说。

他表示,在河南建设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对于满足小麦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加快实现小麦产业科技自立自强有着战略价值,对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端牢中国人饭碗有着强力支撑,对于推进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率先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有着重大意义。

为什么是河南农业大学?

将原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转建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为何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

据了解,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于1996年依托河南农业大学获批建设。截至目前,共引育小麦高端研究人员210人,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高水平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46个,有力支撑河南小麦产量从1996年的400亿斤连续跨上500亿斤、600亿斤、700亿斤新台阶,2022年突破760亿斤,稳居全国第一。

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创建高校,河南农业大学在小麦产业研究领域优势突出、积淀深厚,有着上百年育种和栽培史。改革开放以来,曾获10多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和上百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支撑作物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优选发展学科,为我国小麦持续增产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河南农业大学有信心,也有能力牵头完成这项工作。”李成伟说。

为什么是当下?

“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李成伟说。

2022年,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农发集团、三全食品、金沙河面业等7个龙头企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6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国内优势单位,以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筹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筹)”。

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推进,目前筹建工作已经列入科技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会商议题,科技部和省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论证和推进会。

此外,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筹)已与有关共建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完成了组织管理架构、技术创新团队、运行管理机制、研发体系的组建工作;已确定将新建成的河南农业大学4万平方米创新大厦和在“中原农谷”新征的3000亩试验示范基地用于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在2024-2026年创建期投入12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6亿元),2027-2030年创建中期投入15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5亿元),共计投入27亿元支持中心创建。

当前,河南省科技厅、河南农业大学与科技部农村科技司、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和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等建立了常态化创建进展汇报制度。

“将原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转建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正当时。建议科技部和农业农村部尽快批复,并支持其建成小麦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一流人才汇聚地及成果转化与应用高地,强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引领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并进入世界前列。”李成伟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