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9年全国第一,河南食用菌产业还有哪些新突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腾飞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农小蜂《2022年中国食用菌产业数据分析报告》,2020年,河南省分别以561.85万吨的产量和401.63亿元的产值,位列全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第一名。河南食用菌产量、产值已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

除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外,近年来,河南多地发挥食用菌伴生型产业的特点,结合粮食大省的优势,发展出“菇粮轮作”、林下种植等多种模式。

食用菌发展潜力巨大,相关产业带领农民致富

泌阳县、西峡县、灵宝县、民权县、嵩县……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河南涌现出一批“食用菌大县”,依托各自气候和产业特点,相继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食用菌产业。

以嵩县为例,香菇产业已成为嵩县第一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目前,嵩县全县有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74个、保鲜冷库241座,食用菌年产量15万吨、产值16亿元,综合效益40亿元。全县16个乡镇167个行政村7500户、10万余人从事香菇生产,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种植量由2018年的0.4亿袋增加到2023年的1.3亿多袋(食用菌生产量1.59亿袋)。

而位于豫东的民权县,截止2023年,有10多个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年生产平菇500万袋、香菇150万袋;羊肚菌种植面积达1.1万亩,赤松茸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年产食用菌1.3万多吨,产值1.8亿元;已形成规模种植户数(单户5万袋以上或大于5000平方米)10多家,大型食用菌种植企业4家。

省人大代表、原扶沟县科协主席李秀红从事食用菌种植长达50余年,因其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科普等方面的贡献,曾获得“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标兵”等多项荣誉。在年逾古稀的年纪,李秀红被特聘为民权县食用菌技术顾问。

羊肚菌

“因为营养价值高,又有很多防病治病的效果,羊肚菌无论是国内还是出口需求都很大。在可以预见的这几年时间里,羊肚菌产业都不会低迷。”李秀红向记者表示,需求量如此之大的羊肚菌,在民权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加之政策层面的支持,羊肚菌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在民权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栽培到深加工,食用菌上下游产业非常丰富,而无论哪个环节,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当地农民。据了解,食用菌栽培目前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生产菌种,到栽培、维护、采摘,整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据李秀红介绍,今年冬天的食用菌产业带动了大量当地农民就业。以生产菌种为例,一个菌种厂每天有不低于500人在干活装袋,由于劳动强度较低,所雇佣劳动力多为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老人。“一天能挣100多块钱,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整个冬天挣到1万多块钱大有人在。”李秀红向记者介绍道。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农户将加入食用菌种植行业,伴随着上下游深加工产业链的形成,食用菌产业在河南扎根,将切实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用菌产业

如何处理秸秆一直是农民的难题之一。2017年,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体系首席专家张玉亭提出了“菇粮轮作、秸秆过菇还田”的建议。不仅为处理秸秆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思路,带动了相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还改良了土壤,促进了原有粮食作物的生长。

据了解,在遂平县、虞城县、武陟县、兰考县、西峡县,目前河南省农科院已建立了“过菇还田”实验基地。而在民权县,利用人工防护林种植食用菌的“林下模式”,成为新的食用菌种植方式之一。

来自四川的钟克华从事食用菌行业已有35年之久,在他看来,培育食用菌的关键在于适宜的气候和土壤。2023年4月,为寻找最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地点,钟克华曾到北方多个省市进行实地取样调查,在综合对比各地气候、土壤、地貌等条件之后,他把民权县作为自己的最终选择。

林荫下的羊肚菌仍被白雪覆盖

“尤其是那一排排的人工林,简直是我梦想中的场景,太适合种植羊肚菌了!”钟克华向记者表示,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林地、林场,但像民权林场这样规模巨大、林地集中,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又适合进行农业种植的成排的人工林的确不多。

据钟克华介绍,羊肚菌对外界气温、土壤条件要求苛刻,“3℃的温差就是羊肚菌的生命线”。在林荫下成长的羊肚菌,不仅有更稳定的气候条件作为保障,其模拟野外生长环境培育出的羊肚菌,在口感、营养价值上也更类似于与野生羊肚菌。

综合分析了民权县的各项优势之后,钟克华决定将民权林场作为食用菌种植基地,并与民权县政府签定了相关协议。截止到2023年年底,其公司承包林地面积已达4500亩,相关投资金额达9000余万元。除了公司种植外,钟克华还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当地农户投入食用菌种植产业。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切实解决农户难题

乡村振兴要重点发展产业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发挥作用?银行、保险公司如何具体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当中呢?

羊肚菌作为一种高级营养品,营养丰富、价格高昂,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据了解,按每亩产鲜菇800-1200斤的产量,根据近3年来市场产地价格来计算,每亩羊肚菌总产值为3.2-4.8万元,除去各项投入,每亩可获1.9-3.5万元。这对农户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然而,羊肚菌之所以没有在全国出现大规模种植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前些年人工培育技术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就是投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原因。对于农户来说,种植羊肚菌前期需要的投资包括土地整理和调节、搭建遮光隔热层、购买菌种和营养袋等各项费用,总投入需一万元左右。而由于羊肚菌对天气较为敏感,不符合预期的温度变化、降水量、甚至降水时间调整都会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大棚里的羊肚菌已破土而出

针对此类情况,民权县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种植户+保险+银行”的金融服务特色农业发展的道路。在民权县金融服务中心的协调下,由中原农业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以合作联保等方式为种植农户提供保险支持;在投保后,由中国工商银行为农户提供贷款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既解决了种植户的融资问题,又保障了投入资金,切实做到了金融服务农业发展。

“作为一项开创性的服务模式,首批贷款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已为县域20余户羊肚菌种植大户提供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贷款2300余万元覆盖种植面积达2500余亩”中国工商银行民权支行行长赵长星向记者表示,他们为此项目特意设计了特色信贷金融产品——食用菌种植e贷,以支持民权县林下食用菌经济发展

民权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魏文献向记者表示,金融服务中心采取了三种模式以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第一,建立了一个专项服务团队;第二,建立了一个联系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保险公司、银行等相关人员进行研究、讨论;第三探索出“种植户+保险+银行”的新模式,切实解决了食用菌种植户融资难、风险高的痛点。“下一步,我们要坚决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乡村振兴产业方面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魏文献向进记者一步表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介明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