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宋兆普: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特色课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郑超 通讯员 马占伟
近些年,中医药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建议,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特色课程。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宋兆普注意到,近些年,由于中医药等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缺失,致使一些青年人对中医药文化缺乏了解,对护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几千年的中医药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
他认为,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提高全社会中医药的知晓度,培养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宋兆普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中医药管理部门配合,组织专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在有条件的地区,将中医药列入地方教育特色课,向学生讲授中医药历史知识和简单防病治病的要领,让中医药文化从小在学生思想深处扎根。”
宋兆普提出,开展以中医药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如中医药夏令营或研学旅行活动,举办有关中医药方面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生活;各地可以建立中医药科普宣讲团(队),组织中医专家到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技能讲座。
此外,教育部门可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中小学校,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有条件的,在校园内开辟“小小中药园”种植有地方特点、常用的中药,指导学生种植和采摘,从而让学生认识中药,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任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