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从“金课炼成记”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成果丨爱上思政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同一场景,不同教学重点;同一主题,不同目标深度。

3月14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系列宣传活动走进洛阳。走访中,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发现,洛阳的思政教育充分展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成果和优势。

路径正确,才能成果显著。在一以贯之,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基础上,洛阳的思政教育科学又有趣,扎实又创新,学生们真正喜欢上了思政课。

课堂“搬进”博物馆,更多资源“嫁接”让思政课更实更活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一起跟随老师开启华夏文明之门吧!”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偃师市实验小学教师赵宏斌把思政课“搬进”博物馆,他围绕“探源文明曙光 传承中华文脉”主题,带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原来大禹和我们是老乡,太自豪了!”“中华文明太伟大了,我爱我的祖国。”王初伊哲、戚淙钦小朋友感慨道。

当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除赵宏斌外,偃师市伊洛中学教师王真真、洛阳师范学院教师王志冰也分别开展教学。同一主题、同一场景,3位老师的授课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

赵宏斌通过“启蒙之光”“生民之望”和“力量之源”三个单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内涵。

王真真设计“博物馆里寻根”“生活中探源”“守望文化家园”三个环节。她通过一系列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博物馆中重要文物和文献,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王志冰以馆藏文物为线索,分别讲解二里头城市遗址、绿松石龙型器、乳钉纹铜爵,带领学生感悟最早的“中国”的轮廓,见证中华民族最初的辉煌与荣光,引导同学们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我们非常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很生动,很直观。”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说。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行走的思政课”是一个缩影。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2021年,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到“要促进社会参与”,其中就包括积极协调当地爱国主义基地、博物馆等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提供便利。

更多资源“嫁接”,思政课更“实”更“活”了!

原创Rap、穿越短剧,大中小学的别样思政课

当天,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还感受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融会贯通。

洛阳师范学院,大中小学共4位思政课教师围绕“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分别进行“金课”展示。

嵩县江苏双语实验学校思政课教师于琳琳以河南文旅“出圈”为契机,邀请朋友到“我的家乡”来做客,分为印象家乡、行走家乡、代言家乡、热爱家乡四部分,激发学生探索家乡的欲望,以实际行动践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誓言。

洛阳市状元红初级中学思政课教师许晓桦根植于洛阳传统文化,结合文旅时政热点,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打造沉浸式课堂,从日常事物中感受到老城文化、洛阳文化,增强保护和弘扬老城文化的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操。

“应天门,丽景门、安喜门、建安门,大小北门迎游人……”现场,学生还通过原创Rap的形式推荐家乡景点,令人耳目一新。

洛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杨艳以汉服为载体,带动学生挖掘洛阳文化资源,通过“溯汉服文化之源”“析汉服文化之辨”“传汉服文化之承”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间,学生们还演绎了一段“穿越风”短剧。

“三个老师均为备好课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了适合学生的热点材料,采用了不同的课堂教学语言和方法,师生共议、共讲、共思、共想,展现了思政课独有的魅力。”洛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主任齐振富点评。

随后,洛阳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栾波围绕“家国情怀是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凝心聚力的客观需要”“家国情怀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家国情怀是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讲述,激励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继军同样给予高度评价。

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金课”是如何炼成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精彩的思政课是如何打磨出来的?

当天,围绕“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河洛云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成员开展集体备课,大家说优点、提意见、评不足,交流气氛热烈,参与者畅所欲言。

河洛云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是做什么的?

我省一直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了1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其中,在洛阳片区,洛阳师范学院是牵头高校,覆盖区域为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市。

在此基础上,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了19个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其中,河洛云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就是其中之一。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科研探索、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打磨不同学段教学边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按照要求,各片区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推进会、举办2次大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活动,建立健全线上虚拟备课、线下统筹指导体制机制等。

“开放、引领、辐射,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为老师的学习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一位思政老师说。

深度融合、协同合作、创新方法,关于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还有更多好故事,正在讲述!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