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豫”加出彩系列报道③深化改革,激活河南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编者按:

3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这是时隔近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主持召开以“中部地区崛起”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部地区未来发展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河南来说尤其如此。农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等标签于一身,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南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更出彩?

大河报·豫视频推出系列报道为您呈现。

核心提示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回望过去5年,中部地区宛如一颗明珠,焕发出日渐强劲的发展活力。

来看一组数据,“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5年来,河南的多项发展成就同样可圈可点。这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为河南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3月21日,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会上,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均被提及。

“三个首次一个突破”,国企改革探索“河南模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走进河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省智能化国资监管平台”上,每一个地级市甚至县区国资企业的最新情况都一目了然,重点国企更是一企一屏,风险提示、公文办理情况等实时在线、即时更新……

一个个数字展现出的“轻装上阵”,正是河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缩影。

202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国企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之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重塑国有资本布局。

2022年春天,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等6户新组建省管企业,作为河南战略重组国有资本的“首发阵容”集体亮相。

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河南交出亮眼成绩单:三个首次一个突破——即国企改革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国资布局首次实现战略性重构、国资监管首次实现集中统一、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现整体突破。

“河南国企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河南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斌表示,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河南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周边地区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加快中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步伐。

沿着稳运行、增效益、服务河南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加速前进,河南国企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市两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48.6亿元,同比增长8.1%;利润总额582.5亿元,同比增长60.8%。

图片:河南能源集团总部大楼

未来,国企改革要走向哪里?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一个方向是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摆脱国有企业对政府保护的依赖,“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推行职业经理人聘任制,除了董事长作为政府官员外,其余管理者应由‘干部’转变为‘经营人才’,按照市场规则获取相应报酬,在市场上有序流动。”

“第二个方向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国有企业活力比较强的,比如平煤神马集团,大多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得比较好。”耿明斋认为,国有企业信誉度高、管理相对规范,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天然对接,活力较强,机制灵活,通过混合所有制,让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亲密接触”,取长补短,形成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实现合作共赢,让国有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民营经济改革,激发更多内生动力

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就是增强活力的生力军。

一提起民营经济,必须提到“56789”  ,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实际上,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这几个数字能够概括得了。”耿明斋说,就省域经济之间的竞争来看,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发展水平都高;反过来也一样,凡是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民营经济都发展得好,比如浙江、广东等。

“简而言之,民营经济对加快河南发展、助力中部崛起作用重大,怎么说都不为过。”耿明斋说,河南民营经济展现的澎湃发展活力,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图片:工作人员在宇通新能源厂区高端及海外承装车间作业

近年来,助推民营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培厚民营经济发展“营养土”,河南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李斌认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从顶层设计上,出台了《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1+3”方案》等重磅政策。在实践中,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推行“一网通办”等措施,降低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负担;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企业维权机制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通过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便利的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中原大地,尊商重商的氛围愈加浓厚。截至2023年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1094万户,居全国第四,也充分说明了我省营商环境改革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耿明斋认为,未来,河南应该更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民营经济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更多内生动力。“民营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唤醒民营企业家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激情和热情,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民营企业家放下包袱、愿意投资、愿意发展。”

河南推进自贸2.0建设,打造开放新平台

大胆闯、大胆试,河南自贸试验区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开放载体,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年来,河南以做优做强物流枢纽为突破口,着力畅通开放通道、高质量建设开放平台,形成了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的开放格局。

在制度创新领域,河南也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六年多来,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等共性改革,以及跨境电商、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差异化探索中,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559项制度创新成果,16项在全国推广,62项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推广。

李斌认为,河南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诸多创新经验,也在开放领域拥有诸多综合优势。比如,区位居中先天优势、枢纽要素集聚优势、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内需规模潜在优势、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优势、枢纽建设先行优势等。“河南要立足这些优势和经验,引育枢纽偏好型产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塑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优势。”李斌说,另一方面,继续深化自贸区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

如何升级自贸区2.0?深化推动制度型开放?耿明斋认为,改革应该瞄准两个方向。

一是在进一步放权赋能。耿明斋说,许多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往往容易影响效率,所以,在国家规则体系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原有的省级事权往自贸片区下放,让自贸片区来决定它干什么、怎么干,通过下放自主权和备案结合来提升各个自贸片区的活力。

二是加快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获得批准,设立自贸试验区的拓展片区。耿明斋介绍,拓展片区有一套制度型开放的规则体系,比如企业所得税、职业资格认证跟境外、跟港澳地区对接等。“目前,上海自贸区的临港片区,珠海自贸区的横琴片区等,已经在制度上充分实现了和港澳地区以及境外地区的对接,比如在港澳地区获得的会计师、医师、律师等职业资格,在内陆地区不需要重新认证。”

“拓展片区是国家层面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制度性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抓手。”耿明斋说,目前自贸区改革多是在技术层面上来简化程序,解决开放的问题,提高开放的效率,通过加快申请获批拓展片区,通过制度变革、制度对接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真正的制度型开放。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