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构建“四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促进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亚林 通讯员 李月涛
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落实“一把手工程”,构建“四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1.01%,年终就业率达95.55%,获评“省级大学科技园”、获河南日报社评选的2022年度社会认可的“招生就业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学校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全员协同联动促就业工作机制,高效有力。河南科技学院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负责人组成的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研究部署、统筹推进全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学校设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与学生处合署办公,切实做到了组织架构清晰、职能职责明确、制度完备。各学院成立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学院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辅导员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就业。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发展就业指导服务个性化。河南科技学院从一年级开始,配备专业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生涯定向、职业选择等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毕业生后想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提前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对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配备相关导师;对毕业后想到企业就业的学生,配备相关导师,利用节假日,提前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见习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以专业培养为核心,塑造就业指导服务特色化。学校对标国内同类一流专业,对学生以专业培养为核心,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为专业建设分类指导和整体优化提供依据。河南科技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建成校内“双湖创客”孵化基地和4个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同时,打造了“ERP人才班”“未来软件小组”“三月软件”等产业孵化小组,承接社会产业开发项目,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教学研究为支点,拉动就业指导服务专业化。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就业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6C+6E”双循环模式。已建设省级一流、思政、专创融合课程4项;主编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教材4部;获批省级等课题11项。在教学改革新模式的带动下,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大幅度提高,毕业生意度大幅提升。
以人工智能为手段,建设就业指导服务的智慧化。目前,河南科技学院通过是搭建网络招聘平台。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实现了云招聘,整合智慧校园、就业创业网等资源,建立了“智慧就业平台”线上招聘通道,开通了网络双选会、空中宣讲会、线上面试招聘大厅,实现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快捷交流。通过“河南科技学院就业在线”微信订阅号,“科院就业创业”工作群,三是资源共享,开通招聘直播。用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为学生和招聘单位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就业公共服务。
河南科技学院在全员协同联动促就业的工作机制和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导向驱动的双向协同下,推动了学校在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1.01%,年终就业率达95.55%。2023年9月,学校运营大学科技园获评“省级大学科技园”;获河南日报社评选的2022年度社会认可的“招生就业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学校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谢景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