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从城区到乡村,郑州一女校长带着这所乡村小学成功“逆袭”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何洪帅 牛洁

她的荣誉数不胜数——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教师”,连续三届获郑州市“名教师”称号并取得终身名师荣誉,郑州市第二届十大杰出教师,郑州市德能双优模范教师……

然而,诸多光环之下,她主动要求城区小学调到乡村小学。短短5年时间,这所乡村小学成功“逆袭”——学生人数翻番,学校从区域“小透明”成为领奖台常客,迸发出无限能量。

她是高淑萍,郑州市惠济区安澜小学校长。“让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曾是她的梦想。如今,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缘分使然、心之所动,她主动从城区到乡村

“我要去孙庄小学!”

2019年,时任郑州市惠济区艺术小学副校长的高淑萍做了一个令很多人意外的决定。当时的安澜小学尚未更名,还叫孙庄小学,位于惠济区古荥镇。

一个城区校、一个乡村校,硬件、师资、生源,相差很大。“自讨苦吃”“困难重重”,众多质疑中,高淑萍却没有一点动摇。

对于高淑萍,选择孙庄小学,是缘分使然,也是心之所动。

缘分源于26年前。1998年,刚刚毕业的高淑萍被分配到孙庄小学任语文老师。在这里,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蜕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之所动源于内心使命。高淑萍说,乡村小学更需要关注,她希望用20余年的积累,为这所小学注入活力、点亮希望!

“不做官架校长,不做慵懒校长,不做裹足校长!”2019年1月,高淑萍走马上任,一间拥挤的小会议室里,初次与老师见面的她许下任职承诺——要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尽己所能!

当时的孙庄小学只有300多名学生,十几名老师,一名老师带多门课是常态,学校硬件条件也比较落后。此外,孙庄小学的孩子,很多由爷爷奶奶带,家校共育基础薄弱。

高淑萍迅速调研了学校情况、周边资源,梳理了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每个生命都会闪亮”的核心育人理念以及“点亮自我,照亮他人”的校训。

围绕总规划,她梳理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成就教师,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二是注重课程建设,让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三是不遗余力创建书香校园。

德育、课程、阅读有成效,区域“小透明”成领奖台常客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

高淑萍把德育作为改变学校面貌的切入点,从构建德育课程入手到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立德树人方面改变师生精神风貌和文化认同感。

在这一理念下,她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孩子们展示自我,比如,要求每个班轮流在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登台表演节目等。相信、激励、唤醒,原来害羞腼腆的孩子变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从精神风貌到行为举止大变样!

德育课程,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每年都会在区内做经验分享,2023年参加郑州市德育典型案例评选并获奖,最近几年两次被评为郑州市德育创新先进单位。在全市的红领巾讲解员评选中,该校学生获得特等奖第一名,评委没想到这样优秀的学生来自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

课程方面,她带领团队构建了“满天星”课程体系。想办法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开设了30个门类的校本课程,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在2023年度惠济区课后服务先进校的评选中,安澜小学脱颖而出。

其中,她大力支持几项精品课程的开发。体育方面,让孩子人人学会篮球技能,热爱运动;

音乐方面,普及口风琴小乐器,让孩子都拥有音乐素养;

美术方面,传承非遗麦香,开发麦秸画校本课程,该课程获得郑州市终身品牌项目,参加第五届郑州市美术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并作为先进典型经验在全市发言交流;

心理健康课程,每两周一节排入课表,每年编写心理剧,学校自编自导的心理剧连续两年获省级奖励;

高淑萍还非常注重阅读,开展了每日“晨读微课堂”、每周“全学科的主题阅读课”、每年“读书节”和“图书义卖”等。2023年,她还带领团队构建了“乐享”阅读课程体系,让阅读更具有体系化和梯级攀升机制。

2023年,学校被授予“惠济区书香校园”。她本人也被评为“惠济区阅读推广人”、河南省“百佳阅读播种人”。

此外,为形成家校合力,高淑萍把每周二下午设为家长开放日,每个家长都可以直接找班主任、校长一对一沟通;她还开设了家长课堂,围绕家庭教育开展家长交流、大咖讲座,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从留得住到有奔头,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

教师团队打造上,高淑萍主要从“一条主线,四个维度”上立体建构。一条主线即阅读涵养精神世界,四个维度即师德修养具体化,打造讲台上的名师,课程开发我参与,班级管理人人行。

在她的带领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各学科都有教学新秀在区域内展露头角。近两年,学校又新增两个工作室,市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区级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进一步辐射引领本校和周边学校教师成长。

此外,在历练中,行政组老师也发生了巨大变化。5年前,年轻的她们刚走上管理岗位,充满干劲和激情,但方法经验少,从课程安排到教师分工,从日常管理到大型活动,从简单的材料书写到高质量的总结报告,高淑萍手把手地教。

老师们从不知道什么是课程到现在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从没听说过综合素质评价到在区域内作为典型发言,从聊天式的教研活动到安排主体化系列化的深度教研,从组织活动手忙脚乱到现在承办区域活动也得心应手,各个都能独当一面。

采访中,老师们说,过去,有些老师不愿意留在乡村小学,现在的安澜小学,不仅能留住人,老师们还都觉得有奔头、有发展、有明天!

兑现“逆袭承诺”,她要带孩子们看更大的世界

5年前,高淑萍就默默下定决心,要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5年后的今天,她已然兑现承诺——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20年10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2022年,结合地域文化,孙庄小学更名为安澜小学,开启发展新征程,办学质量连年提升;5年,学生人数从300多到700多,翻了一番;如今,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一座座奖杯,见证着一所乡村校的逆袭。

对于这些成绩和荣耀,家长与孩子最有发言权。

“起初,我并不看好这所学校,但高校长改变了我的刻板印象。”家长雷婷婷说。

“过去我的眼里只有成绩,是高校长让我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完整,比什么都重要!”家长张璐说。

“第一次参加帐篷露营节,第一次参加爸爸运动会……因为高校长,我们的见识也增长了很多。”另一位家长说。

从质疑到信任,从旁观到参与,家长们成了高淑萍的“粉丝”。

提起高校长,孩子们更是化身“小迷弟”“小迷妹”。孩子们会给她塞“小纸条”,上面用拼音写着“老师,我喜欢你”;会在课间围过来,争着给她捶背;会在她的办公桌上偷偷放一颗糖,然后悄悄溜走……孩子们最质朴的表达,是高淑萍心中最大的幸福。

高淑萍说,这两年,她总会想起童年时的场景——盛夏的院子里,小朋友们整齐坐在凳子上,她一手拿着用木棍做的教鞭,一手拿着用砖头磨的“粉笔”,有模有样地给小伙伴“上课”。教育,似乎是她与生俱来的情结。

成为一名老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成为一名可以影响他人的教育者,成为一名更被需要的乡村小学教育者——一路走来,高淑萍的每个选择都没有辜负自己的内心。

“补齐教育薄弱区域短板,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我希望能用微薄之力带领孩子们去看更大的世界。”高淑萍说,这是她内心的召唤,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光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