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延长产业链条 一粒盐在叶县实现了“七十二变” | 河南省县区经济新力量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红勋 通讯员 焦萌
叶县,是一座千年文化古县。它不仅因发生在这里的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境内还有全国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明代县衙。
20世纪80年代,因为探测出贮藏丰富的岩盐,叶县在厚重的文化历史中,又长出工业的翅膀,在改变叶县产业走向的同时,也撑起了叶县经济发展的脊梁。
2019至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一跃成为全国制造业百强县。
延长产业链条 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4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公司,堆积的盐山让人大为震撼。这是一家现代化制盐企业,以研发促销售,开发出精制工业盐、饲料盐、肠衣盐等多种产品,目前产能约占全省工业盐的九成。
与之相邻的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粗盐化工,产品氯气和烧碱供不应求。但二者位于产业链条最前端,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如何做深做细,创造更大价值?
不甘于现状的叶县通过大力强链补链延链,构建了从制盐到氯碱化工、从精细化工到延伸产业的盐化工产业链,让资源变原料、原料变材料、材料变产品。
在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盐化工产业链图谱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粒盐在这里实现了“七十二变”。
平煤神马聚碳材料公司,使用变身后的盐生产出聚碳酸酯;与其一墙之隔的叶县新天力公司,是锂电池材料企业。当地的工业盐,经过多个产业链环节后,在这里用于生产电池级碳酸锂。
就这样,链条延伸让资源实现增值。如今,千米盐穴“变废为宝”成了天然储气库,有效补齐河南缺少大型天然气储备库的短板;河南维中新材料科技公司医药中间体项目快速推进,建成后将消化产业链上的氯气,生产卤代芳烃类新材料助剂和医药中间体,其副产品盐酸也可供新天力公司使用;PC材料继续向下游改性材料延伸……
除此之外,在叶县,与“白”产业链并驾齐驱的还有它的“黑”朋友煤基尼龙新材料。怎样让一块黑乎乎的煤变得五彩斑斓,在叶县也能找到答案。
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生产现场,尼龙66工业丝经过织造、浸胶等工序,生成尼龙66浸胶帘子布,供下游企业生产使用。尼龙66浸胶帘子布广泛应用于工程胎、航空胎、空气弹簧、舰船缆绳等领域,是橡胶轮胎及橡胶制品优良的骨架材料。
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煤、苯、液氨、焦炉气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尼龙纤维、尼龙工程塑料和尼龙薄膜等,并在纺织、服装、船舶、军工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尼龙6和尼龙66产品的优势互补。科技助力下,煤发生了神奇的裂变。
借助煤炭和岩盐资源优势,叶县逐步形成了以尼龙新材料、制盐盐化工及聚碳材料、装备制造、锂电新能源、盐腔储气储能等为主的优势产业。煤化工和盐化工在这里结合,又蝶变出不同的产品,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
优化营商环境 吸引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用时168天,河南新天力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一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投产达效,第一年就实现产值7.9亿元。提起叶县的营商环境,新天力公司总经理赵伟竖起大拇指,“不仅如此,我们入驻后,政府还帮我们协调蒸汽,让我们综合成本降低了不少。”
持续推进税收优惠“无感办理,有感享受”、高效兑现企业奖补资金、大胆启用容错机制助企纾困……每当有新企业入驻,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就在土地、供水、电力、通讯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企业节省时间、经济成本。
对此,聚碳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宁红军感触颇深:“一有政策优惠,县里就有专人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推送过来,企业有啥问题,无论平时还是假期,准能得到答复解决,叶县县委县政府的做法让我们很感动。”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人才就往哪走。
在对企服务上,叶县秉承“企业需要时、近在眼前,企业不需要时、远在天边”的服务理念,在权责范围内,按照“超常规不超程序、提速度不降管理”原则,探索合并审批材料、审批程序新办法,深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三个一”改革,对涉企审批事项实施容缺受理,推动县级审批速度提高1/3以上。
在项目建设上,以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为重点,坚持项目指挥部、首席服务官、专班服务、定期会商、观摩评比等管用机制,注重清单化、台账化、节点化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穿透式服务,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自2021年全省“三个一批”活动实施以来,叶县项目总投资达751亿元,落地100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有力促进尼龙化工、盐化工、聚碳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登高向“新”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 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叶县实践
在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南侧的一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这是北京大学分子工程研究院中试基地项目。
该项目属于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项目,中试的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化工界具有领先地位,项目意义重大。目前虽然项目还没有竣工,但已经有多个中试项目等待入驻。
“我们正加紧推进中试基地项目建设,已与尧山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融入省级科技研发体系。拟入驻的首批7个中试生产项目也正同步推进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孵化器,源源不断推出新产品,在叶县就地转化、形成产业。”叶县县长文晓凡说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几年,叶县通过扎实开展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以及配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力、竞争力。
截至目前,全县共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5家、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8家、河南省创新型企业77家,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79.8%。今年,该县还将计划新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市科技研发平台超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300家,规上工业企业“四有”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县域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尽快开工聚碳材料二期30万吨项目,把聚碳材料这个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协同推进盐穴储气储能等配套项目,并向着生物医药、锂电科技、钠电科技、氢气储能等产业发力攻坚,加快探索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叶县实践,助推中部崛起。”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