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30载!洛阳中心医院樊冬生:用医者情怀驱动新质攻关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实习生 樊慧聪 通讯员 高鸽
“五一”前夕,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郑州举行,大会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记者从洛阳市中心医院了解到,该院眼科主任樊冬生受到表彰。
“我的岗位很平凡,没想到获得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近日,在接受大河报记者专访时,樊冬生表示,希望用医者情怀驱动新质攻关,通过科研和创新继续“追光”。
通讯员 卢俊喆 摄影
是白衣天使,也是科研达人
今年,是樊冬生从医的第30个年头。每天早上都会提前1个小时左右到医院,看看重点患者、需要当天手术会诊的患者,指导年轻医生。对于他来说加班,已成常态,对工作永远满腔热忱,就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在手术台、病房、患者身边转动。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樊冬生开始主攻方向是玻璃体切除手术。当时,许多医生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因为该专业技术难度大,至少要经过3年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才能独立完成手术。但聪明好学的樊冬生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能够独立操刀,完成各种眼底手术。
通讯员 卢俊喆 摄影
2011年,洛阳市中心医院向樊冬生抛出了橄榄枝,将其作为人才由河北省眼科医院引进。来到洛阳市中心医院后,樊冬生依然坚持学习,从未放弃过任何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扎实的医学功底和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樊冬生除了练就了一身精湛医术,还有钻研和创新的学术精神。近五年来,樊冬生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多次成功主办省市级学术会议,分享临床工作经验、提高洛阳地区学术水平。
樊冬生不断学习和掌握眼科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眼科疾病治疗的前沿领域,并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他所开展的白内障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水平在豫西地区首屈一指。目前已完成各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万余例及3万余例各种白内障手术经验。
对于医术,樊冬生对自己有着严苛的要求,“只有自己医术好,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技术就要跟到哪里;这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樊冬生说。
常怀仁爱之心,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
“只有多为患者考虑,患者才会信任你。”樊冬生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除了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供治疗外,还必须从患者角度出发多为患者考虑。”
2012年重阳节前夕,洛阳市105岁的吴桂花老人及其家属慕名找到樊冬生寻求医治。老人患白内障多年,对自身生活及家人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讯员 卢俊喆 摄影
老人曾去过多家医院咨询问诊,但由于年龄大,身体各项机能退化较严重,再加上患白内障年限已久,晶体核已十分坚硬,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对技术水平要求极为苛刻,因此一直都没有被收治入院治疗。
樊冬生在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准备后,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为老人实施了双眼白内障手术使其重见光明,老人和家属,逢人便夸樊冬生的仁心仁术。
樊冬生的病人中,有一个家庭十分困难,母女三人由于遗传因素,均为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母亲过去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没有及时治疗已经失明。姐妹俩一个7岁,一个5岁,生活的困顿让二人无法及时接受治疗。
而樊冬生主动邀请她们来中心医院,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捐款3000多元,并通过医院为她们免去相关费用,成功实施了儿童先天白内障手术,让姐妹俩重见光明,如今她们已经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成功入学。
“我们不止是医生,也是别人的子女和父母,所以更需要站在病患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樊冬生说,医生真正和患者交朋友,就要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与患者‘以心换心’”。
是医生,也是“老师”
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樊冬生主任带领的工作室团队是洛阳市眼部疾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洛阳市眼科质控中心,洛阳市医学会眼科分会主委单位。
通讯员 卢俊喆 摄影
除了治病救人,樊冬生还积极培养年轻医生,对年轻医生“传、带、教”,,将自己的技术与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使他们能够快速成长,成为骨干。团队里的年轻医生除了正规化培训外,还拓宽渠道让他们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会议,让大家走出去、学进来,开阔视野,找差距。
久而久之,洛阳市中心医院眼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慕名前来的患者遍布周边省市,还有专程从江苏、新疆、甘肃、黑龙江赶来看病的患者。
目前医院眼科已分为8个亚专业组,每组都有学科带头人,手术例数及疑难病人数量均居豫西地区首位。
樊冬生介绍说,通过系统性的创新改变,科室形成了精干高效、人有专长、专中求精、精中带尖的良好局面。
据悉,樊冬生曾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劳动模范、洛阳市第二届百佳名医、第三届优秀名医、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医生、洛阳市“樊冬生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