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内环路成骑行“打卡地”,郑州哪里能实现“骑行自由”? | 关注骑行安全③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摄影 白周峰
8月21日早上5点,城市尚未苏醒,在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务内环路上,众多骑行爱好者已开始“御风而行”,这里俨然已成为骑行热门“打卡地”。“今天1个小时骑行22公里,完成任务。”骑友李先生对自己的状态表示满意,作为城市骑行爱好者,在享受骑行快乐的同时他也有一丝担忧:越来越多的骑友聚集内环路,是否安全?有没有更合适的骑行路线?
城市骑行不断升温,去哪骑行成为骑行安全不可回避的话题。在内环机动车道骑行,交通安全如何保证?郑州哪里适合骑行?有没有规划建设骑行绿道?……8月2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继续关注骑行安全,推出“骑行热”给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的思考。
现场:CBD内环路成骑行“晨练场”
“我已经骑了1圈了,你赶紧换装备!”“你别骑‘嫩’快,在后边紧跟着我。”“今天骑行结束后,大家集中一下,合个影。”……8月21日早上6点,在郑东新区CBD商务内环路上,骑友之间的交流声不断。
在现场,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看到骑行爱好者或三五成群、或独立骑行,他们装备佩戴齐全,在商务内环的机动车道骑行。其中不乏“老骑手”,他们骑过时,车轮飞转,车速也快,“嗖嗖”带风。不过也有“孤独骑手”,他们不追求速度,一个人自带节奏,悠然骑行。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骑行,相比之下,他们多选择内侧车道,“龟速”前行。
除了骑行,还有一些市民混在其中跑步锻炼身体。整个商务内环路,看起来像一个大“运动场”。
“今天1个小时骑行22公里,完成任务。”骑友李先生对自己当天的骑行状态表示满意,李先生有三四年的骑行经历,骑行距离7600多公里,“因为工作原因,我平常选择距离家近的商务内环作为骑行首选线路,感觉这两年身边的骑行爱好者越来越多,内环成为骑行‘打卡地’就是证明”。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不仅仅是商务内环路成为骑行热门路线,奥体中心、北龙湖金融岛、龙子湖、贾鲁河等地也成为骑行多选路线。“骑行本没有路,骑得多了就有了。”一名骑友调侃说。
反思:马路上骑行安全如何保障?
采访中,多名骑友表示,全长约3.3公里的CBD商务内环路因其路况较平坦,红绿灯较少,又环绕如意湖、“大玉米”、艺术中心等地标,成为城市骑行的热门路线。
不过,在享受骑行快乐的同时,李先生也有一丝担忧。
他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越来越多的骑友聚集在商务内环路骑行,交通安全成为问题,“前段时间,就在内环路上,我看到一位五六十岁老先生骑行中摔倒在马路上,满脸是血,让人心疼,原因可能是躲避行人”。
对于在马路上骑行的安全问题?一“骑行团”的召集人说,他们在内环路上骑行时间选择“一早一晚”,避开人、车高峰时段,骑行时也注意佩戴好装备,并相互提醒控制车速。
对于该现象,郑州交警六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骑行安全,交警六支队安排夜巡大队每天抽调一组警力在CBD区域值守,对于一些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同时安排另一组警力对可能影响正常骑行、跑步市民安全的“追逐竞驶”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尽最大努力保障市民的交通安全。
相关交警人士提醒说,骑行爱好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选择非机动车道骑行,没有非机动车道的路上尽量靠右骑行,“锻炼身体是为了健康,但是如果没有安全这个前提的话,一切为零”。
呼吁:能否设置专用路面助力骑行需求
“在郑州,哪里适合骑行?”“有没有骑行绿道?哪些道路骑行标识完善?”“有没有适合骑友团集体出行的骑行路线?”近日,大河报·豫视频推出关注骑行安全系列报道后,不少骑友互动表达心声。
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完善,市民需求在不断变化更新,当下不仅是郑州,“骑行热”给各地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月16日,在第十五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主体活动启动仪式上,昌平区46个“骑行驿站”代表,接受了现场授牌。这标志着昌平区在不断推动骑行服务,完善骑行配套,扩大骑行基础建设等方面,向世界性的“骑行友好城市”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日前,江浙沪交通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至2035年,示范区风景道、骨干绿道及蓝道里程分别不低于300公里、700公里和200公里。
石家庄市打造的环城绿道全长101公里,分为“骑行道”和“步道”两部分,它依托滹沱河、环城水系、城市公园等优质景观资源,为市民提供景美、智游、畅达的城市绿道体系。
成都天府绿道,位于成都四环圈,全程总计约100km,是沿着成都绕城高速而修建的一条环城生态公园一级绿道。天府绿道专为骑行而建,目前已然成为成都新的城市名片。
“城市骑行的条件不断改善,会吸引更多骑行者,而这些骑行者会释放出更多能量,深度参与城市发展、生活理念和出行方式变革。”一位资深骑友如是说。
延伸:郑州规划以“十道十环”为引领绿道品牌
8月22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郑州市园林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郑州全市已建成全长3000多公里各类绿道。主城区主要分布于“两环三十一放射”道路沿线,贾鲁河、南水北调干渠等重要河流两侧以及京广、陇海铁路及徐兰等高铁沿线。
已建成的绿道内,设置有一定宽度的慢性道,共计建成人行步道405公里、自行车道395公里,可满足日常休闲骑行需求。
下一步的规划中,郑州对骑行绿道有哪些重点谋划?郑州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郑州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将以“十道十环”为统领,打造郑州特色绿道品牌。
市域范围内依托黄河大堤路和S312沿线生态空间规划布局黄河生态文化绿道,依托嵩山、青龙山、浮戏山、尖山、青屏山等自然生态基地规划布局嵩山环翠绿道。主城外环则依托绕城高速及其辅道、省道S312、新G107沿线生态空间,串联多处郊野公园,打造环城运动赛事主题绿道,均适合骑行运动。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