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护理措施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块肌肉组成,它们像袖子一样包裹着肱骨头,对肩关节的动态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肩袖损伤的诊断方法及其护理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肩袖损伤的诊断

肩袖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特殊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

1. 病史

患者可能有肩部外伤史,如跌倒、扭伤或撞击等,也可能有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对于中老年人,肩袖损伤往往与退行性病变有关,无明显外伤史。此外,肩关节疼痛是肩袖损伤的主要症状,疼痛可能逐渐加重,特别是在夜间和活动时。

2. 临床表现

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肩关节周围肌肉不同程度的萎缩。疼痛可能影响睡眠,导致夜间痛醒。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外展、上举、后伸及内外旋功能受限。此外,冈上肌腱撕裂时,可能出现明显局部肿胀。

3. 特殊体征

一些特殊体征有助于肩袖损伤的诊断,如落肩试验、撞击试验、疼痛弧征和盂肱关节内摩擦音等。例如,疼痛弧征表现为上举上肢到60°~120°时疼痛加剧,超过此范围疼痛减轻。

4.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肩袖损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巨大肩袖损伤,排除局部骨折,并显示肩峰下间隙狭窄、肩峰形态异常等间接征象。

(2)磁共振成像(MRI):对肩袖损伤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达95%以上),能直接显示肩袖损伤的部位、程度和撕裂范围,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金标准。

(3)超声检查:对肩袖损伤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清楚显示肩袖断裂部位的缺损或萎缩,以及损伤周围的水肿、增厚。

(4)关节镜检查:对于可疑病例,可行关节镜检查,直视观察裂口的部位及大小,是确诊肩袖损伤的直接方法。

二、肩袖损伤的护理措施

肩袖损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康复锻炼、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等方面。

1. 调整生活方式

(1)避免诱发因素: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低头玩手机,减少肩关节的过度使用和负担。

(2)合理膳食: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3)保暖防寒: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夜间睡觉时尤其要注意肩部保暖,以防寒气侵袭诱发疼痛。

2. 康复锻炼

(1)康复锻炼是肩袖损伤恢复的关键。根据损伤程度和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被动锻炼:在损伤初期,可进行被动肩关节锻炼,如仰卧位下患者肢体被动抬高0°~90°,外旋10°。

(3)主动锻炼:随着恢复进展,可进行主动锻炼,如爬墙练习,患者站立在墙前,患侧手扶墙,由低向上爬,反复多次,逐渐增加高度。

(4)力量训练:在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可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稳定性。

3. 心理支持

肩袖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疼痛不适,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1)情绪管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积极面对疾病,树立康复信心。

(2)沟通交流:与家人、朋友或医护人员保持沟通交流,分享感受,寻求支持。

4. 疼痛管理

疼痛是肩袖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缓解疼痛。

(2)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针灸、理疗等,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肿胀、促进恢复。

(3)手术干预:对于完全撕裂的肩袖损伤,手术修补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三、总结

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观察、特殊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诊断肩袖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康复锻炼、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等方面,有助于促进肩袖损伤的恢复。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树立康复信心,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 运动医学科 李莉)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