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镇中原|在这里,一纸“千年”

黄保灵展示制作好的纸张

大隗镇的古建筑

  □于鑫 文 郭双景 摄影

  何谓大隗?

  是伫立千年依然巍峨,曾是新密“地望之山”的大隗山。

  是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向黄帝传授治国之道的大隗真人。

  是古韵悠长生机勃勃,随手一摸便是“千年”的大隗镇。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来到了这个赓续千年的传统村落——大隗镇。两日的时间,随处可见的文化记忆让我流连其间,不由得沉浸在中原文明的星海中,感叹着先人的智慧。

  漫步在大隗镇,大隗老街依东西向穿镇而过,串起了这个传统村落的千年历史。自西周时期,诸侯国古密国设都邑于此,大隗镇开启了有记载的行政区域治理。历经朝代变迁、战争纷乱,大隗村始终为密县的重镇、区所在地。历史遗存下来的遗迹有明代建筑周家大院,清代刘家大院、郝家大院和许家院。在外人看,这片房子破破烂烂,但在当地人的心里,这可都是祖辈留下来的宝。

  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我抚摸着还略有潮湿的绿瓦青砖,在光线的照射下,它们仿佛便有了灵魂,有了呼吸。当我走近这些古迹,我确确实实听见了历史的呼吸声,一种悠长而又匀和的声音,像是这些建筑发出的,始于历史远处时光的低吟……

  历史给大隗镇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产,尤以城寨、庙宇和院落为要。以院落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传统建筑物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约为25%。这些院落属北方四合院建筑类型,风貌淳朴自然、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呈现出防御戒备的效用。门楣、窗棂以及屋脊上镶嵌青砖雕刻的花纹图案、吉祥字样,使得建筑轮廓线条丰满舒展,既古朴典雅,又不失灵动飘逸。

  古镇的千年不只是体现在建筑,还体现在这流传千年的古法造纸。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相传东汉初年,在朝中作大司徒的密县人侯霸的后人从蔡伦处学得手工造纸技艺,回到家乡将此技艺传给大隗镇的侯姓后人。手工造纸由此在大隗镇的洧水两岸兴盛起来,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初到大隗镇,道路两边的造纸厂招牌比比皆是,仿佛是迫不及待地想让外地人知道它“中国造纸第一镇”的名号。但随着机器造纸的普及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大隗镇仅剩下黄保灵一家作坊还固守着原始造纸工艺。

  见到我们一行人,黄保灵赶紧从小屋里拿出一厚沓做好的白纸。“摸摸看,这纸在以前都是糊窗户、糊顶棚、写大楷和练习画画用的,连军队里还拿这纸擦枪擦炮。”拿了一张摸在手中,纸张薄如蝉翼、纸质绵柔细腻、纸面纹路清晰可见。

  “你看这就是枸树,它就是造纸的原材料。”在房屋周围,黄保灵折下一段枸树枝,熟练地剥下枸树皮,“现在这个季节的枸树皮已经不适合造纸了,在3月份的时候,只用轻轻一捋,一整段枸树皮就下来了。”黄保灵兴奋地说。

  纸的奇妙之处在于纤维素,纤维素是化学赋予我们的一件礼物,它是易于制作的极薄材料,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柔软、抗拉、极薄和易于制造。一张纸就是植物重组的再生,是专为人类所用的。那是出自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的气息永远不会磨灭,传统的手工艺人也会世代延续。

  古法造纸的一纸千载,传达出了大隗人的生生不息,也写满了大隗镇的传奇和浪漫……

来源:大河报 编辑:任华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