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护理:患者术后监护与并发症处理

一、引言

脑动脉瘤,这一潜伏在颅内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可能导致致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手术的成功并非治疗的终点,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护理中的患者术后监护与并发症处理,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指导。

二、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概述

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在血管内对动脉瘤进行栓塞,以防止其破裂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后护理的要求却更为严格。

三、术后监护

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患者应置于重症监护室,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特别是血压的控制,需避免血压波动过大,以免引起动脉瘤再次破裂。

2. 神经系统监护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应、肢体活动能力等神经系统体征。任何意识水平的下降或神经功能缺损的迹象都应立即报告医生。

3. 血管介入鞘监护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保留血管介入鞘一段时间,护理中需确保鞘管的固定牢靠,防止移位、脱落或折断,同时注意观察鞘管周围有无出血或血肿形成。

4. 抗凝药物监护

术后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护理人员需精确控制抗凝药物的使用,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平衡抗凝与出血的风险。

四、并发症处理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有无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迹象。一旦发生,需立即采取降颅压、止血等措施,并准备紧急手术治疗。

2.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脑缺血。护理人员需警惕患者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应用扩血管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

3. 脑积水

脑积水可导致颅内压增高,需通过腰椎穿刺或脑室引流来缓解。护理中要注意引流管的通畅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感染

术后感染包括颅内感染和切口感染。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切口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时间卧床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五、护理措施

1. 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 心理护理

脑动脉瘤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脑动脉瘤的知识,包括病因、治疗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总结

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通过严密的术后监护和有效的并发症处理,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康复环境,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护理服务,助力患者早日康复。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脑动脉瘤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固始县中医院 介入导管室 陈叶)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