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医三附院那些“领头雁”“排头兵”——关文华:洞见病源 影像人生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巩慧祯 侯媛 孙林蓁
编者按:
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学科建设的“领头雁”,不断推进各项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他们是治病救人的“排头兵”,以过硬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的赞誉。他们时刻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使命,始终在医学领域深耕,庇护群众身体健康。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医路专注”,回顾医者们的从医之路,感受他们终身专注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和对国家、对百姓、对医学事业最深沉的爱。
“说起从医之路,一晃已经是27年的事情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关文华1997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4年取得了山西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取得中山大学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又师从我国呼吸影像专家郭佑民教授,2014年顺利完成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考核,于2017年关文华通过博士人才引进入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
“作为影像科医生,成为所有科室业务的多面手,才能给各个科室提供准确可信的影像检测报告。”关文华常常用实例来解释影像报告对于临床的意义,比如急腹症是外科的常见病之一,这个看似简单的疾病,要求影像诊断“稳、准、狠”,胆大、心细。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这些极其常见的多发病症,要求影像科医生熟练掌握诊断的要点,快速准确形成影像诊断报告,换来宝贵的治疗时间。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已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提供了清晰的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为早期发现疾病的部位和病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精准的影像诊断来源于影像科医生的苦读深耕,依赖于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为疾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依据。
放射影像科重要的工作是“读片”“写片”,读片“要有像鹰一样灵敏的眼睛”,才能在复杂的影像中“揪出”病灶。现如今,超过30岁的人群几乎都会存在肺结节,但肺结节不等于肺癌。关文华认为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影像科医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标其实很简单,希望经过判定的肺结节切了不白切。在高分辨CT的扫描下,2mm大小的肺结节藏无可藏,利用低剂量CT扫描、高分辨CT扫描、靶扫描CT、能谱增强CT扫描并且借助人工智能AI的辅助,能够对肺结节进行更为精准的判定。“很多肺结节很容易判断是良性的,在接诊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不仅仅是影像科医生,还是健康生活的指导师、科普宣传员和心理疏导师,”关文华在一次科普讲座中讲到。
据了解,作为一名临床医学教师,关文华对于教学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总有回报,科室团队在关文华的带领下收获的荣誉数不胜数。关文华荣获2019-2021年度新乡医学院“模范教师”、2020年度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最美教师,2021年第三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教授组一等奖。在他的指导下,放射影像科医务人员李阳、陈晓翠分获2023年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侯新新、张利祥、张嘉敏取得了河南省第七届冠脉CTA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张利祥获聘《河南医学研究杂》青年审稿专家。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