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三附院入选首批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培育单位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波 通讯员 侯媛

9月28日,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启动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召开。会上,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也正式揭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继明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长宇教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医学部主任杨道坤,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军、医务科主任赵巍峰、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窦芊出席了会议。

启动仪式

乙肝是全球疾病负担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印发《关于公布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规范单位与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在全国遴选出第一批209家医院作为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单位和培育单位,其中,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入选第一批培育单位。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军

李军表示,医院是新乡市首家入选的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培育单位,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正式启动,标志着医院在乙肝临床治疗领域实现了从传统专科门诊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专病门诊模式的转型,彰显了医院在乙肝诊疗领域所迈出的重要且坚实的步伐。

李军副书记(右)与赵巍峰主任(左)为门诊揭牌

我国肝癌疾病负担严重,新发和死亡均位居前列,其中新发病例数居全球第4,死亡病例数居全球第2,而我国超过92%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张继明教授指出,积极采用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肝癌,最新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推荐核苷经治优势人群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追求临床治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继明教授

“聚乙二醇干扰素仍是现阶段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策略的基石,并且可更有效的降低肝癌发生风险。”张继明教授介绍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5年阶段性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核苷经治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超30%。在降低肝癌发生风险方面,研究显示,未经抗病毒治疗者的肝癌发生率在15%左右,核苷类药物治疗者的肝癌发生率在7%左右,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者的肝癌发生率可降至1%左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长宇教授

乙肝病毒感染仍呈世界性流行,2019年全球流行率为3.8%,而我国处在中流行区,流行率约为6%,据推算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例。那么,该如何遏制乙肝流行?孙长宇教授表示,最新《指南》明确建议扩大筛查,加强对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检或就医时,应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同时,建议采用高敏乙肝病毒DNA检测方法。

“关于治疗,最新《指南》将肝癌家族史和年龄>30岁作为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扩大抗病毒治疗范围。”孙长宇教授说道,也就说肝癌家族史与年龄>30岁满足其一即需抗病毒治疗。而对于儿童,新版《指南》强调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儿童无论年龄大小均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务科主任赵巍峰

赵巍峰表示,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的启动,是感染性疾病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将推动乙肝诊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实现我国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的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曲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