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手术室的无菌战场:外科护理中的感染预防
在医院众多部门中,手术室无疑是最关键且充满挑战的场所之一。这里是医生与死神博弈的战场,也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之地。然而,手术室同时也是感染风险极高的区域,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术后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和外科护理中的感染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手术室无菌操作的意义
手术室无菌操作的意义不仅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院内感染的发生,更在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无菌操作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提升和医院整体形象的塑造。同时,通过减少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无菌操作还能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手术室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方法
手术室无菌操作的原则主要包括严格分区、严格无菌物品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无菌环境监测以及培养强烈的无菌意识。
1.严格分区:手术室通常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无菌区主要包括手术间、洗手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这些区域必须保持高度清洁和无菌状态。清洁区主要包括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而污染区则包括污物间、清洗间等。各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2.严格无菌物品管理: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任何过期的或受污染的无菌物品都应及时更换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包括洗手、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等。每一步操作都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污染。
4.严格无菌环境监测:手术室应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无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确保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度、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指标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5.严格无菌意识: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强烈的无菌意识,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这种意识不仅仅体现在手术过程中,还贯穿于手术前后的每一个环节。
三、外科护理中的感染预防
外科护理中的感染预防是一个涉及术前、术中、术后多环节的综合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术前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识别潜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如糖尿病、肥胖、免疫功能低下等。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感染筛查:对患者进行相关微生物的筛查,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菌等,及时发现并采取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
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包括个人卫生、戒烟、控制血糖等,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皮肤准备: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进行彻底的皮肤清洁。必要时可使用含抗菌成分的肥皂洗澡,并在术前30分钟使用剪刀去除手术区内影响操作的浓密毛发。避免在手术前一天备皮刀剃除毛发,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术后感染的风险。
2.术中无菌操作
手术团队的无菌操作:所有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术中避免不必要的交谈与走动,减少污染机会。手术医生应保持精细的手术操作,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手术室医院感染最直接的因素。使用后必须按程序清洗手术器械,确保无残留体液、血液等污染物。对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器械更需特别处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依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生素应在术前准时给药,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术中根据手术时长适时追加抗生素,以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3.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术后应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使用透明敷料便于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对于渗出物较多的伤口,应及时处理并加强换药频次。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对加速伤口愈合至关重要。术后患者应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同时保持适当的水分补充。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早期活动与康复:在医生指导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汗液侵蚀伤口造成感染。
四、结语
手术室的无菌战场是外科护理中感染预防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有效的伤口护理以及全面的感染控制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快速康复。这不仅需要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和精湛技艺还需要患者及其家庭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片无菌的战场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光明。(信阳市中心医院 手术室 林艳)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