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幸轲: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从病因到疗法,全面解析

一、引言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本文将从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四个方面,全面解析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策略。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解析

1. 中医视角下的病因

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肾精亏损: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

(2)心脾气血两虚:心主血脉,脾主运化。心脾气血不足,脑窍失养,导致神志不清、反应迟钝。

(3)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郁气滞,则情志不舒,影响脑功能。

(4)痰瘀阻窍:痰湿内蕴,瘀血阻络,导致脑窍不通,神志失常。

2.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脑部损伤:如外伤、炎症、中毒等,可能导致脑细胞损伤,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3)神经递质失衡:乙酰胆碱、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在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失衡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4)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脑细胞,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

三、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中医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1. 症状: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生活能力下降等。

2. 舌象: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舌下脉络瘀阻。

3. 脉象:脉细弱、涩或弦滑。

四、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策略

1. 药物治疗

(1)补肾填精:选用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等中药,滋补肾精,充养脑髓。

(2)补心益脾: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等中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3)疏肝解郁:采用柴胡、郁金、香附等中药,疏肝理气,调畅情志。

(4)涤痰化瘀:选用半夏、胆南星、丹参等中药,涤痰化瘀,通窍醒神。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以下优势:

(1)调和气血:通过针刺百会、神门、足三里等穴位,调和气血,滋养脑窍。

(2)疏通经络:选用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疏通经络,缓解症状。

(3)安神定志:针刺印堂、四神聪等穴位,安神定志,改善认知功能。

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通过以下手法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

(1)头部按摩:采用推、揉、按、捏等手法,放松头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2)颈部按摩: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大脑供血,有助于认知功能恢复。

(3)背部按摩: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进行按摩,调和阴阳,安神助眠。

4. 心理调适

中医注重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以下为心理调适方法:

(1)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爱和陪伴,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认知训练:通过记忆、计算、语言等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五、预防与调护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2. 心理保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预防心理衰老。

3. 药膳调理:根据患者体质,选用相应的药膳进行调理。

六、结语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中医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和心理调适等多种手段,为患者提供了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需因人而异,患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共同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贡献力量。(禹州市中医院 脑病科三病区 陈幸轲)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