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赞科普工作者|好玩到全国“出圈”的河南省科技馆,馆长有话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冯子雍 喻星恺

外形像飞鸟展翼,内部有动物家园、创享空间、宇宙天文、探索发现等8个常设展厅,还有球幕影院、飞行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小朋友和大朋友们都能在河南省科学技术馆感受智慧、创新和梦想。”河南省科学技术馆馆长段春明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段春明参与了省科技馆新馆建设的全程,通过规划建筑功能、编制展教工程总体概念设计方案,在空间布局和观众流线等方面创新突破。日前,段春明在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发布的《关于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中,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为更多人开启科学大门,是科普工作乐趣所在

从事科普工作28年,在段春明看来,科普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潜在力量。

“在科普工作过程中,我见证了许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为一次展览、一场讲座或一次互动实验而点燃了对科学的热爱,这也是科普乐趣和成就感。”段春明说。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

在天地互动中,3名航天员当起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导游”,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以及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河南省科技馆是地面分课堂之一,段春明回忆,在此次“天宫课堂”提问环节,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身处中国空间站的3名航天员一一作答。

“比如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并且感受不到重力,为什么水稻的根还能向下扎到土壤里;在空间站中是否会感受到颠簸;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有几种颜色等,同学们都表露出对太空和航天的好奇。”段春明说,也是这次课堂,让他更深刻体会到,科普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河南省科技馆共计接待观众13.2万人次,位列全国科技馆前三。

段春明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根据大众更加多元化的参观需求,省科技馆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区共放映科普电影205场,接待20093人次。展厅面向公众开展教育活动145场,活动总时长6190分钟,吸引了8660人次观众。

其中,“赶考路上有我·描绘出彩中原画卷”书画摄影展,以艺术之名相聚,共同见证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省人民共建共享、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升旗的奥秘”“五谷丰登过国庆”“共同守护‘最美中国’”等国庆主题教育活动,则通过一系列集趣味和实践为一体的科普实验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科学魔术秀”将科学和魔术结合,为观众呈现视觉与思维的双重盛宴,共同享受这份独特的节日喜悦。

创新科技馆策展理念,增强科普吸引力

在科普教育的过程中,段春明以河南省科技馆建馆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石,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的策展理念。

顶层设计多元化,是段春明策展理念的开篇。“满足公众多维度科普需求、多元融合的顶层设计理念,让科技馆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场所,而是成为一个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兴趣点的科普综合平台。”段春明介绍,另一方面是展示内容前沿化,既能增强科普的吸引力,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同时也促进科学知识更广泛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主题叙事情景化,称得上段春明策展理念中的一抹温情色彩。通过结合科技馆自身特色与观众需求,采用“主题化”布展策略或局部情境模拟的设计手法,深入挖掘并展现展品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的卓越贡献。观众在精心营造的展厅环境中,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增强情感共鸣,从而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布展环境艺术化,则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科技馆的设计与布展既依托坚实的科学基础,又融入艺术的美感。在这里,科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与艺术共同释放出“美”的无限魅力。这种和谐共生的环境,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的力量。

科学教育协同化,更是段春明策展理念的一大亮点。积极探索科普场馆助力科学教育的实现途径,大力开展“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提质行动,形成全省馆校合作规模效应。为学校研学提供绿色通道,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健全双向互动实践的合作机制,创新探索科普场馆服务“双减”的工作模式。这些举措,将科技馆与学校紧密相连,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生动的科学教育资源。

省科技馆“出圈”的同时,也促进区域科普场馆的协同协作

记者注意到,为尽快发挥财政资金的科普效益,段春明创新性提出了省科技馆“边建设边试压、边试压边提升”的工作模式。

自2023年1月25日试压开放以来,到喜迎第100万名观众,用时208天;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80天;从200万到300万,用时141天;从300万到400万,用时87天。

“试压21个月,接待人数屡创新高,且用时越来越短。”段春明表示,这不仅是新馆建设运行提质加速的有效印证,也是省科协持续推动“5610”总体安排,谋划实施“科普中原行动”和“科普筑基惠民工程”“现代科技馆体系推进工程”、助力我省“十四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稳步迈进的生动实践。

如今,省科技馆已经成为省会郑州一个新的地标和热门打卡地,巨大流量和超高社会关注度让省科技馆新馆在全国“出圈”。同时,省科技馆也在积极承办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河南主场活动、“天宫课堂”、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健康中国”主题活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河南赛区)等重大科普活动。

在省科技馆运行的同时,段春明也积极支持全省各地科技馆建设发展,他先后参与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许昌、信阳、周口、商丘等省辖市科技馆建设工作,从建设理念、展览设计、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基层科技馆建设提供帮助。

“我们还推进了全省科技馆大联合大协作,并与新疆、西安、湖北等省市科技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召开中部六省20家科技馆座谈会,推动成立中部地区科技馆联盟,促进区域科普场馆的协同协作。”段春明告诉记者,近年来,省科技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基地、河南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河南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等称号。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张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