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凤:如何有效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一、引言

医院是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场所,但同时也存在着病原体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交叉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效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途径

1.接触传播,这是医院内交叉感染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包括直接接触,如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身体接触;间接接触,如通过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床单位等传播病原体。

2.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近距离接触时可能被吸入而导致感染。

3.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可以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悬浮并传播较远距离,如结核分枝杆菌等。

4.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输液、注射等医疗操作,如果器械、药品等被污染,也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三、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措施**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感染防控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包括病原体的种类、耐药情况、感染发生率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3.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正确执行。

(二)手卫生

1.洗手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最常见的媒介,正确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部的病原体。

2.洗手方法,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15秒,包括掌心、手背、指缝、指尖、手腕等部位。

3.洗手时机,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等都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三)清洁与消

1.环境清洁,定期对医院的各个区域进行清洁,包括病房、走廊、诊室、手术室等,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2.物品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床单位、衣物等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空气消毒,加强病房和诊疗区域的通风换气,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空气净化器等,对空气进行消毒。

(四)无菌操作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注射、穿刺、手术等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2. 使用无菌器械和用品,确保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敷料、药品等均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3.规范操作流程,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感染风险。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

1.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防止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菌产生。

2.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前,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3.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疗程

按照病情和治疗效果,合理确定抗生素的使用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使用。

(六)患者管理

1.入院评估,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感染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

2.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感染高危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

3.个人卫生,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咳嗽礼仪等。

(七)探视与陪护管理

1.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减少探视人员的流动,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2.探视人员管理,探视人员应佩戴口罩,进行手卫生,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避免探视。

3.陪护人员管理,严格控制陪护人数,陪护人员应进行健康登记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遵守医院的感染防控规定。

(八)医疗废物管理

1.分类收集,按照医疗废物的种类,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进行分类收集。

2.规范包装,使用专用的包装容器和包装袋,确保医疗废物的包装严密,防止泄漏。

3.及时转运和处置,医疗废物应及时转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置,避免在医院内长时间存放。

四、结语

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需要全体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病原体的不断变化,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中牟县人民医院 感染预防与控制科 李杰凤)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