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适应症与风险
在当今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逐渐成为众多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这项技术背后的奥秘、适应症的选择以及潜在的风险,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仍然充满疑问。本文将深入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原理、适应症判断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专业的视角,激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之光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沉积的脂质物质(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介入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疏通血管、恢复血流的目的。
1. 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的金标准
一切介入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术,被誉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医生通过在大腿根部或手腕处的动脉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沿血管直达心脏,注入造影剂后,利用X光机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明确狭窄或阻塞的位置及程度。
2. 球囊扩张术:打通生命通道
对于狭窄程度较轻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医生将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狭窄处,通过加压使球囊膨胀,从而挤压斑块,扩大血管腔径,恢复血流。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配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3. 支架植入术:加固血管“堤坝”
当球囊扩张后,部分患者的血管可能因弹性回缩或斑块破裂导致再狭窄,此时就需要植入支架。支架是一种金属或合金制成的网状结构,永久留在血管内,起到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通畅的作用。现代药物洗脱支架还能缓慢释放药物,抑制血管内膜增生,进一步降低再狭窄的风险。
4. 旋磨术与激光消融:挑战复杂病变
面对钙化严重或复杂形态的斑块,传统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可能难以奏效。此时,旋磨术和激光消融技术应运而生。旋磨术利用高速旋转的金刚石磨头,将钙化斑块磨碎成微粒,随血液排出;而激光消融则通过高能激光束,直接汽化斑块组织,为后续的介入治疗创造条件。
适应症的选择:精准医疗的艺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综合考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
1. 稳定性心绞痛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明确的狭窄病变,且狭窄程度达到或超过70%,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危急的情况,此时心肌细胞正在快速死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紧急实施介入治疗(如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濒死心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3. 无症状心肌缺血
虽然患者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但心电图或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缺血。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4. 多支血管病变与复杂病变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虽然技术难度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当然,这些情况下,外科医生与介入医生之间的多学科协作尤为重要。
风险与挑战:理性看待,科学应对
尽管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其显著的治疗效果赢得了广泛认可,但任何医疗手段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了解这些风险,并学会科学应对,是每位患者及其家属必须面对的课题。
1. 出血与血肿
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需要穿刺动脉,出血和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轻微的出血通常可以通过压迫止血解决,但严重出血可能需要输血或手术治疗。
2. 血管损伤与并发症
导管操作可能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引发血管夹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此外,造影剂的使用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肾功能损害,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特别小心。
3. 支架内再狭窄
尽管药物洗脱支架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面临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这可能与患者的体质、病变特点、术后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再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再次介入治疗或转为外科搭桥手术。
4. 辐射暴露
介入手术需要在X光引导下进行,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暴露。虽然现代设备已大大减少了辐射剂量,但长期、频繁的介入手术仍需关注辐射安全问题。
5. 经济负担
不容忽视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尤其是使用最新技术的治疗,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经济成本。这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结语:科技与人文的交响
冠心病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心血管医学的璀璨明珠,不仅体现了科技进步的力量,更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面对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保持理性与审慎,既要看到其带来的希望与光明,也要正视其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在选择介入治疗前,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权衡利弊、与医生充分沟通,是每位患者的必修课。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健康福祉。(河南省登封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任怡辉)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