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丽:心跳骤停的急救黄金法则:CPR与AED的正确使用
在紧急医疗领域,心跳骤停无疑是最为危急的情况之一。当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中断,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迅速陷入缺氧状态,生命危在旦夕。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时间就是生命,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CPR(心肺复苏术)与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心跳骤停急救的黄金法则,其正确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将详细探讨CPR与AED的急救知识,帮助公众掌握这一救命技能。
一、心跳骤停的危害与急救重要性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甚至引发生命终止。这一过程发展迅速,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呼吸停止。据研究,心跳骤停后,每延误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将下降7%至10%。因此,在心跳骤停发生的最初几分钟内,迅速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二、CPR:心肺复苏术的基础与操作
CPR是一种紧急救生技术,旨在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其基本步骤包括:
判断意识与启动急救:首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然后轻拍患者双肩,大声呼唤其名字,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若患者无反应,应立即启动急救程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如120)。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于硬质的平面上,解开上衣,找到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垂直向下按压胸骨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约为每分钟100至120次。按压过程中,应确保胸部每次按压后完全回弹,避免按压中断超过10秒。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应立即进行2次人工呼吸。开放气道的方法包括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无阻。人工呼吸时,施救者应捏住患者鼻子,用自己的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直到看到患者胸腹部有微微起伏。
持续CPR:在专业医疗人员接手之前,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循环往复。
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与优势
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急救设备,能够在心跳骤停早期给予患者电击除颤,帮助恢复正常心律。其使用步骤如下:
判断患者状态:确认患者已失去意识且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喘息,即可视为心跳骤停,需要立即使用AED。
打开AED并准备:按照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操作,打开AED包装,取出电极片,根据图示贴于患者胸部相应位置(通常是一片贴在右胸上部,另一片贴在左胸下部)。
分析心律:AED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判断是否需要除颤。此时,施救者和周围人员应远离患者,避免接触患者身体,以免干扰AED的分析过程。
电击除颤:如果AED提示需要除颤,施救者应按下除颤按钮,AED会自动释放一次电击。电击后,应立即继续进行CPR,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AED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非专业人员经过短暂培训即可掌握使用方法。在心跳骤停的急救过程中,AED与CPR的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四、急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安全:在进行急救前,务必确认现场环境安全,避免施救者和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及时呼救:一旦发现心跳骤停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生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位置。
持续监测:在急救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以便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心理支持:对于心跳骤停患者的家属和旁观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样重要。
五、结语
心跳骤停是生命面临的极大威胁,但通过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我们完全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CPR与AED作为心跳骤停急救的黄金法则,其正确使用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普及CPR与AED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技能水平,对于构建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携手努力,为生命护航!(开封祥符区中医院 急诊内科 刘秀丽)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