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娜:药学大科普——关于雾化用药那些事儿

雾化给药是指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微小的药物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肺部和气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方式。这种给药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

雾化给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雾化器将液体药物打碎成粒径在1-5微米的细小颗粒,这些微小颗粒能够深入肺部和气道,实现局部靶向给药,从而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相比口服或静脉注射等全身给药方式,雾化给药能够减少药物对全身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雾化器工作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压缩空气、超声波或喷嘴等方式将液体药物打碎成细小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将药物输送到肺部和气道。不同类型的雾化器使用的技术原理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将药物转化为适宜吸入的粒子大小。

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作用,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

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副反应少,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即在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 短 效 β2 受 体 激 动 剂(SABA),短效胆碱 M 受 体 拮 抗 剂 (SAMA) 和黏液溶解剂等几大类。根据《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不推荐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如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等。

二、雾化给药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药物稳定性:一些药物在雾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需要选择适合雾化的剂型。

(2)粒子大小控制:雾化产生的粒子大小直接影响药物在肺部的沉积情况,过大的粒子会被上呼吸道滤除,过小的粒子又容易被呼出。需要选择合适的雾化技术和设备,控制粒子大小在1-5微米为佳。

(3)气雾剂浓度:药物在气雾剂中的浓度过高会造成局部刺激,过低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具体药物特性合理配制浓度。

(4)吸入技巧:患者吸入动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药物在肺部的沉积量,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吸入技巧培训。

(5)清洁保养:雾化器的清洁和保养非常重要,否则容易积累细菌,引起感染。使用后需要按说明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6)药物相容性: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混合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相容性,避免出现化学反应或药效改变。

(7)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前30min内不应进食。雾化吸入治疗后,使用面罩者嘱其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以下的雾珠,以防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

总之,合理使用雾化给药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特性、雾化设备性能、患者自身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发挥雾化给药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三、雾化给药的优势与局限性

雾化给药相比于其他给药途径具有以下优势:

(1)靶向性强: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和气道病变部位,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增强了治疗效果。

(2)全身暴露降低:减少了药物经肝肠道代谢,降低了全身药物浓度,从而减少了全身性不良反应。

(3)给药快捷:雾化给药可以快速起效,对于急性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尤为适用。

(4)患者依从性好:相比口服或注射,患者更容易接受吸入给药的方式。

然而,雾化给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给药剂量难以精确控制:由于药物剂量难以精确预测,很难保证给予的剂量与预期一致。

(2)药物稳定性受限:一些药物在雾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3)操作复杂: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吸入技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成本较高:雾化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长期使用会增加治疗成本。

综上所述,雾化给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

四、雾化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技巧

常见的雾化设备主要包括压缩空气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和喷嘴雾化器等,各类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略有不同。

压缩空气雾化器通过压缩空气将液体药物打碎成雾状,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噪音较大,易产生较大的药物粒子。

超声波雾化器利用高频振荡产生超声波,将液体药物打碎成微小颗粒,噪音小,粒子分布均匀,但价格相对较高。

喷嘴雾化器通过微小喷嘴产生高速气流将液体打碎成雾状,粒子分布较为均匀,但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洁。

在选择雾化设备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特性、患者个体差异、成本承受能力等因素。一般而言,对于粒子分布要求较高的吸入类药物,超声波雾化器较为适合;对于成本敏感的患者,压缩空气雾化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无论选择何种雾化设备,正确的使用技巧都是保证给药效果的关键。主要包括:

(1)正确组装雾化器,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密无漏气。

(2)将药液缓慢注入雾化腔,避免过量。

(3)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吸入动作,如深吸慢呼的方式。

(4)定期清洁保养雾化器,避免细菌污染。

(5)注意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雾化吸入方案。

只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技巧,雾化给药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疗效。

五、雾化给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雾化给药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哮喘的急性发作治疗:雾化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能够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功能。结合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以有效控制气道炎症,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COPD的维持治疗:长期雾化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如特布他林)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以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发作。

(3)支气管扩张的辅助治疗: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可雾化给予妥布霉素吸入溶液,提高治疗效果。

(4)变应性鼻炎、咽喉部炎症及水肿等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推荐雾化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减轻喉头水肿和呼吸道阻塞,改善相关症状和预后。

总的来说,雾化给药作为一种特殊的给药途径,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靶向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不良反应。随着雾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雾化给药必将在临床实践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高琳娜)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