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关注儿童内分泌,助力健康成长 —— 儿科内科内分泌科普

儿童内分泌系统在身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了解儿童内分泌相关知识,能帮助家长及时察觉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生长激素与儿童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是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生长的重要激素。它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对身高的增长有着决定性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这类患儿出生时身高体重可能正常,但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班级中总是处于最矮的几个,且每年身高增长不足 5 厘米,就应警惕生长激素缺乏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到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检查来确诊。一旦确诊,可采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在合适的时机开始治疗,大部分患儿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身高增长。

然而,并非所有身材矮小都是生长激素缺乏引起。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等情况也较为常见。家族性矮小的孩子父母身高往往也不高,其生长模式基本与正常儿童相似,只是最终身高偏矮;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的孩子通常有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家族史,他们在青春期前生长缓慢,但到了青春期后会出现追赶生长,最终身高可达到正常范围。

二、甲状腺激素与儿童健康

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的大脑发育、骨骼生长以及新陈代谢都不可或缺。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呆小症,患儿不仅身材矮小,还会伴有智力低下。

在儿童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分泌疾病。甲减患儿可能出现乏力、畏寒、便秘、皮肤粗糙、学习成绩下降等症状。先天性甲减若能在出生后不久及时诊断并治疗,可避免严重的智力损害,但如果延误诊断,后果将不堪设想。获得性甲减则可能由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等原因引起。对于怀疑甲减的孩子,医生会检查甲状腺功能,包括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来明确诊断,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相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时有发生。甲亢患儿常表现为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突眼等症状。其病因多为 Graves 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但疗程较长,一般需要 1 - 2 年甚至更久,且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及肝功能等指标,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三、性早熟问题

性早熟是指女孩 8 岁前、男孩 9 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性早熟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主要是由于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提前启动所致,患儿除了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外,还会有生长加速,但由于骨骼过早闭合,最终身高往往会受到影响。其病因可能与遗传、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有关。外周性性早熟则是由于外周性内分泌腺肿瘤、肾上腺疾病、外源性性激素摄入等原因引起,患儿仅有第二性征的过早出现,而无性腺轴的启动。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迹象,如女孩乳房过早发育、男孩睾丸过早增大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骨龄测定、性激素水平测定、B 超检查(女孩检查子宫、卵巢,男孩检查睾丸、肾上腺)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性早熟的类型及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中枢性性早熟,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以延缓性发育进程,改善最终身高。

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健康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内分泌专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孩子能够在健康的内分泌环境中茁壮成长。(内黄县人民医院 儿内科 张晓敏)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