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俊峰:腕管综合征揭秘:原因、症状与诊断方法全解析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文将详细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原因、症状及诊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病症。

一、腕管综合征的原因

腕管综合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长期过度使用手腕‌:长期反复进行手腕活动,如打字、使用鼠标等,可能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加。这种压力增加会进一步压迫正中神经,引发腕管综合征。

‌手腕受伤‌:手腕处的外伤,如骨折等,可能引起腕管结构改变,导致神经受压。

‌内分泌变化‌:如孕期、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时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诱发腕管综合征。

‌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更容易患上腕管综合征。

‌其他疾病影响‌: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末梢受损,更容易出现神经卡压症状。

‌腕管管腔变小‌:腕横韧带可能会因为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等内分泌病变而出现增厚的情况,导致管腔变小。同时,桡骨骨折、腕骨骨折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腕管后壁或侧壁突向管腔,使管腔狭窄引起该病。

‌局部囊肿‌:如果腕管部位出现了局部囊肿,可能会对腕管产生外缘机械性压迫,导致神经出现缺血等病理改变,引起腕管综合征。

‌活动姿势不当‌:长期频繁的腕部活动,在不正确的姿势下进行,会加重局部损伤,引起腕管综合征。

‌寒冷刺激‌:平时不注意腕部关节保暖,受到寒冷刺激以后,也可能会导致腕管综合症的发生。

二、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腕管综合征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手指麻木‌: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特别是拇指、中指、食指和环指的桡侧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疼痛或针刺感。麻木感在夜间或清晨时尤为明显,有时甚至会因麻木而醒来。

‌手指无力‌: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感到手指无力,尤其是拇指对捏无力,这是由于大鱼际肌肉萎缩所致。

‌疼痛‌:腕部或手指可能会出现疼痛,疼痛在手腕活动时会加重。疼痛通常位于手腕内侧或外侧,有时可向手臂放射。

‌手指不灵活‌:腕管综合征可能会导致手指或手感、力量减退,抓握物品变得困难,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生活。

‌颈部疼痛‌: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有可能会放射到颈部,引起颈部疼痛。

‌肌肉萎缩‌: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出现大鱼际部肌肉萎缩,进一步影响正常生活。

三、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特殊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腕部外伤史、长期过度使用腕部的情况、腕部骨折脱位史、炎症、妊娠或基础性疾病等,这些都可能增加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指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包括屈腕试验、神经叩击检查、运动检查等。

‌屈腕试验‌:让患者将腕关节过度背伸坚持60秒,如果出现手指麻木、疼痛或烧灼感,则提示屈腕试验阳性,可能患有腕管综合征。

‌神经叩击检查‌:用手指或叩诊锤叩击腕部正中神经,如果出现手指麻木或放电样感觉,则叩击试验判断为阳性。

‌运动检查‌:检查手部大拇指拇短展肌的肌力,对比健侧,判断是否存在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

‌辅助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率测定等,是判断腕管综合征的金标准,可以评估正中神经的传导功能和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可以观察腕部是否有陈旧性骨折、畸形或腕管内有骨块压迫正中神经的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手部正中神经水肿、腕横韧带增厚等情况。

四、预防与治疗

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姿势,减少对手腕的压力。避免长时间重复手腕动作,注意休息,必要时佩戴支具稳定腕关节,减少炎症刺激。

对于已经患有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症状可以通过休息、佩戴支具、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病情较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术来减轻压力。

五、结语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卡压综合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了解腕管综合征的原因、症状及诊断方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手腕,避免过度使用和受伤,以降低患病几率。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骨科 卫俊峰)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