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红琴: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守护患者的第一道防线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手术室无疑是最为特殊和关键的场所之一。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而手术室护理中的无菌操作则是守护手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涵盖其重要性、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提高公众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认识。

一、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使患者的身体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无菌操作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无菌操作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减少手术部位的细菌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其次,无菌操作可以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很容易被感染。通过无菌操作,可以减少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无菌操作的具体措施

手术室环境准备

手术室在每次手术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处于无菌状态。这包括手术台、手术灯、器械台、地面、墙壁等所有可能接触到的地方,都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清洁,以杀灭潜在的细菌和病毒。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未来,手术室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先进的空气过滤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手术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手术人员着装

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必须穿戴专用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和手套,并经过严格的洗手和消毒程序。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刻保持无菌状态,避免触碰非无菌区域。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及戴好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视为有菌区,不能再用手触摸。双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不可接触,超过手术台边缘以下的物品一概不可再拾回使用。

手术器械处理

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化学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气体灭菌等。新型灭菌技术不仅提高了灭菌效率,还能更好地保护手术器械和减少环境污染。灭菌后的器械应存放在无菌包内,使用时才能打开。任何已打开放在无菌台上的备用物品,不论使用与否,均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里,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手术操作规范

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如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手术中传递器械不能触碰有菌物品等,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状态。在手术中,对于有感染性的病灶或可能污染的组织,使用隔离巾等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隔开,防止感染扩散。例如肠道手术时,妥善隔离肠道内容物。

三、无菌操作的未来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无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未来,手术室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空气过滤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医疗机器人等,进一步提升手术环境的无菌水平,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四、结语

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是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手术室环境准备、手术人员着装、手术器械处理以及手术操作规范,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和护理知识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中医院 麻醉科手术室 封红琴)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