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琰:小儿肺炎: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
在儿童的健康问题中,肺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肺炎可能带来较大的危害。了解小儿肺炎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对于孩子的康复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小儿肺炎的概述
肺炎是指肺部的炎症,主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小儿肺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儿童,但婴幼儿更为常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呼吸道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小儿肺炎可分为轻症肺炎和重症肺炎。轻症肺炎通常症状相对较轻,孩子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可能受一定影响,但整体状况尚可。重症肺炎则可能导致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二、常见的致病因素
1.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类细菌往往侵袭力较强,容易引起较严重的肺部炎症。
2)病毒感染
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在冬春季节较为流行。
3)支原体感染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2.免疫力低下
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使孩子更容易感染肺炎。
3.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感染的机会。
2)居住环境拥挤
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的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
三、早期症状的识别
早期发现小儿肺炎对于及时治疗和良好预后至关重要。家长需要留意以下症状:
1.发热
孩子体温升高,可能达到38℃以上,且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
2.咳嗽
咳嗽是肺炎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干咳,也可能伴有咳痰。咳嗽的程度和频率会逐渐加重,有时在咳嗽剧烈时还可能伴有呕吐。
3.呼吸急促
观察孩子的呼吸频率,如果明显加快(不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呼吸频率:<2个月婴儿呼吸≥60次/分;2-12个月婴儿呼吸≥50次/分;1-5岁儿童呼吸≥40次/分;>5岁儿童呼吸≥30次/分),则要警惕肺炎的可能。
4.喘息
呼吸时可听到哮鸣音或呼噜呼噜的声音,感觉呼吸费力。
5.精神状态改变
孩子可能变得烦躁不安、嗜睡、萎靡不振,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
6.食欲不振
孩子吃奶或吃饭的量明显减少,甚至拒绝进食。
7.其他症状
如鼻塞、流涕、口唇发绀(嘴唇发紫)、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
四、诊断方法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1.体格检查
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孩子的肺部,肺炎时可能听到湿啰音、哮鸣音等异常呼吸音。同时,还会检查孩子的喉咙、鼻子,观察有无红肿等炎症表现,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检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和比例,初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2)病原学检查
包括鼻咽拭子、痰液涂片和培养、血液培养等,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为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X线可以显示肺部是否有炎症浸润、实变等病变。
2)胸部CT
对于病情复杂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和病变范围。
五、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
2)让孩子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2.对症治疗
1)退热
如果孩子体温过高(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
2)止咳祛痰
根据咳嗽的程度和痰液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止咳祛痰药物。
3)平喘
对于有喘息症状的孩子,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缓解喘息。
3.抗感染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医生会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2)抗病毒治疗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3)抗支原体治疗
支原体肺炎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4.其他治疗
对于重症肺炎或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的孩子,可能需要吸氧、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措施。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让孩子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按时接种疫苗,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2.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避免接触病原体
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家中有人感冒或患肺炎,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孩子。
4.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只要家长能够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家庭护理和预防工作,大多数孩子都能够顺利康复。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安阳市内黄县人民医院 儿科 马红琰)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