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攀:脑血管病患者,日常锻炼有讲究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发的脑
功能障碍,包括血管腔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血液成分异常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恢复期的锻炼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那么,脑血管病患者该如何科学锻炼,避免病情反复呢?
一、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需要锻炼?
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或认知问题,锻炼对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适当的运动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改善血液循环:锻炼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帮助脑部恢复更好的血液供应,减少再次中风的风险。
2.增强肌肉力量与协调性:脑血管病可能导致四肢的无力或麻木,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协调性,促进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
3.促进心理健康:经常锻炼能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提升情绪,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
4.预防并发症: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出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这些生理指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脑血管病患者锻炼的注意事项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具有诸多益处,但需要特别小心。首先,应遵医嘱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根据自身的病情和恢复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长。运动应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步增加强度,以免过度剧烈的运动加重病情。同时,应避免高强度、高风险的运动,如举重和跑步,选择游泳、瑜伽、太极等低强度、温和的运动更为适合。在运动过程中,患者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若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
三、适合脑血管病患者的锻炼方式
脑血管病患者可以选择多种适合的运动方式。步行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患者可逐步增加时间和速度。太极和气功注重呼吸与动作协调,动作温和,适合改善平衡性、柔韧性和减轻压力。瑜伽结合拉伸、呼吸和冥想,有助于提高柔韧性、力量和心理放松。对于恢复较慢的患者,康复训练器械如自行车和踏步机可以提供低强度有氧训练,帮助恢复运动能力。
四、脑血管病患者的运动误区
1.过度运动:有些患者急于恢复,不顾自身情况,进行过量的运动。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身体负担过重,反而增加复发的风险。运动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2.忽视热身与拉伸:有些患者开始锻炼时直接进入运动状态,而忽略了热身和拉伸。热身可以激活身体的各个系统,拉伸有助于避免运动中的肌肉拉伤。因此,锻炼前后都应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
3.忽略休息与恢复:有些患者认为锻炼越多越好,忽略了休息与恢复的重要性。事实上,休息是恢复的关键,过度锻炼会导致疲劳积累,影响健康。因此,合理的休息和恢复对于锻炼效果至关重要。
结语
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需要综合治疗与日常锻炼的共同作用。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还能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运动不宜盲目进行,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恢复状况、医生建议和个人体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通过坚持适当的锻炼,脑血管病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健康,重新拥抱生活的美好!(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刘攀)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