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护肝行动:乙肝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一、引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乙肝患者数量庞大。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乙肝患者除了接受正规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以保护肝脏,延缓病情进展。
二、乙肝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1. 饮食调理
(1)均衡营养:乙肝患者应保证膳食多样化,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可选用瘦肉、鱼、蛋、奶等优质蛋白;脂肪摄入应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摄入;碳水化合物应以全谷物、杂粮为主,避免过多精制糖。
(2)适量水分:乙肝患者应保持适量水分摄入,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泄。但伴有腹水或水肿的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水分摄入。
(3)饮食禁忌:乙肝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肝脏负担。同时,戒烟戒酒,以免加重肝脏损害。
2. 休息与运动
(1)充足休息:乙肝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肝脏修复。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2)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肝脏。
3. 心理调适
乙肝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家属和社会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4. 定期检查
乙肝患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甲胎蛋白、肝脏影像学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用药安全
(1)遵医嘱用药:乙肝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换药或自行购买药物。
(2)避免肝损害药物:乙肝患者应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如部分抗生素、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如有必要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 预防传染
(1)个人卫生:乙肝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2)性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性传播,因此患者应采取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
(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孕妇应在孕期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如为阳性,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三、生活方式的调整
1. 规律作息:乙肝患者应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的稳定。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
2. 避免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乙肝患者应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3. 健康社交:乙肝患者应避免过多的社交应酬,尤其是避免与饮酒相关的活动。在社交场合中,要坚持原则,不饮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
四、家庭护理与支持
1. 家庭环境:为乙肝患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霉变,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乙肝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家庭成员也应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歧视。
3. 饮食照顾:家庭成员应协助乙肝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在烹饪过程中,注意食物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患者摄入有害物质。
4. 用药监督:家庭成员应监督乙肝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5. 定期随访:家庭成员应陪同乙肝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语
乙肝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涉及饮食、休息、心理、检查、用药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生活管理,有助于保护肝脏,延缓病情进展。同时,乙肝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正常生活。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共创乙肝防控的美好未来。(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肝病科 陈红梅)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