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启胜:心脏健康基石: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普及

心脏,被誉为身体的“劳模”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流动,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为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系统之一。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循环系统疾病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普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对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至关重要。

循环系统疾病,又称为心血管疾病(CVDs),是一组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显著影响患者的劳动力,甚至危及生命。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达3.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近1/4,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其特点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五种临床类型。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通常被定义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狭窄,增加心脏负担,并损害重要器官如心脏、脑和肾脏。

心肌病:心肌病是由不同病因(遗传性病因较多见)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发生异常,导致血液流动异常,出现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

心力衰竭: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疲劳、呼吸困难和水肿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肺部疾病。

预防与控制循环系统疾病

预防和控制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合理用药和遵循医生的建议等。具体做法如下:

合理膳食: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谷薯类、蔬菜与水果、鱼类、肉类、大豆及坚果类、奶类及乳制品,并适量饮茶。减少盐、糖和油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相当量的两种强度活动的组合。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高和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建议维持健康的体重。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建议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调整情绪,有助于降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积极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对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共同守护心脏健康。(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黄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于启胜)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