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盼军:预防跌倒:康复护理中的关键任务
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跌倒作为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延长住院周期,影响整体的康复进程。因此,预防跌倒成为康复护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本文将探讨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并介绍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在预防跌倒中的应用,是如何做到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提升康复效果的。
一、跌倒的原因
跌倒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疾病、体位与环境因素等。生理方面,老年患者机能减退、行动迟缓、平衡功能下降、视力衰弱等,都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原因。疾病方面,脑血管病、痴呆、骨关节疾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合并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等,也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跌倒,康复医学科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全面评估患者、优化病房环境、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患者教育等。
1.全面评估患者:全面评估是预防跌倒的基础。护理人员需要从多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年龄、心肺功能、骨质疏松情况、认知功能等,以精准识别高危患者。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评估,如脑卒中后遗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优化病房环境:病房环境的安全对于预防跌倒至关重要。医院应确保地面无障碍物,光线充足,病床高度适中。
3.合理使用药物: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跌倒的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并为患者提供药物使用后的注意事项。对于可能导致跌倒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应特别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加强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预防跌倒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防跌倒宣传教育,通过电子资料或宣传手册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跌倒的风险和预防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身体机能和平衡能力。
三、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跌倒,康复医学科引入了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由医、护、技、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实现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无间隙康复治疗及护理。
1.个性化管理:在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下,科室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还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和社会环境改变对患者康复的影响。通过个性化的管理,医院能够更有效地指导患者及家属的日常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2.全天候监护: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实现了对患者的全天候监护。医院会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包括患者的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等。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持续、全面的康复治疗。
3.团队协作:在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下,医生、康复治疗师、病房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会紧密配合,共同管理患者的康复过程。这种团队协作能够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定期随访:对于长期康复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这包括定期复查患者健康状况、调整饮食结构、制定居家康复训练计划等。通过这一措施,医院能够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仍然能够得到有效的医疗照护,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通过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的实施,患者能够更有效地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周期,提升康复效果。同时,该模式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为康复医学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预防跌倒是康复医学科护理中的关键任务。通过全面评估患者、优化病房环境、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患者教育以及引入24小时病房管理模式等措施,医院能够更有效地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提升康复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服务。(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任盼军)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