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菊:血脂异常怎么办?教你科学调理,降低心血管风险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40.4%,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那么,血脂异常怎么办?如何科学调理,降低心血管风险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二、认识血脂异常
1. 血脂是什么?
血脂是人体血液中的脂质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血脂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细胞膜的构成、维持生物活性、提供能量等。
2. 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质成分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于正常范围。
3. 血脂异常的危害
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此外,血脂异常还与糖尿病、脂肪肝、胰腺炎等疾病密切相关。
三、血脂异常的科学调理
1. 饮食调理
(1)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减少糖类和脂肪摄入。
(2)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3)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减少动物内脏、肥肉、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4)选择健康脂肪: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坚果、橄榄油等。
2. 运动调理
(1)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哑铃训练等。
(3)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运动,有助于降低血脂、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3. 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2)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可降低甘油三酯。
(3)胆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可降低胆固醇。
(4)依折麦布:可降低胆固醇,适用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
4. 生活方式改善
(1)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均可导致血脂异常,应尽早戒烟、限酒。
(2)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心理平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四、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措施
1. 定期体检:关注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2.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4.9范围内。
3. 预防高血压: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盐摄入。
4. 预防糖尿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测血糖。
5.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适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五、血脂异常的常见误区及纠正
1. 误区一:血脂异常只会影响老年人
纠正:血脂异常并非只有老年人才会出现,年轻人也可能因为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血脂异常。因此,所有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
2. 误区二:瘦人不会得血脂异常
纠正:血脂异常与体型无关,瘦人也可能因为饮食不当、遗传因素等原因出现血脂异常。
3. 误区三:血脂异常只要吃保健品就能恢复正常
纠正: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虽然某些保健品如鱼油、卵磷脂等可能对调节血脂有一定帮助,但它们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血脂异常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4. 误区四:血脂指标恢复正常后可以停药
纠正:血脂异常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即使血脂指标恢复正常,也不能随意停药,应遵医嘱继续用药,以维持血脂水平的稳定。
六、如何监测血脂水平
1. 定期检查: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应每年检查一次。
2. 检查前的准备:进行血脂检查前,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检查前24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检查前12小时内应避免饮酒。
3. 血脂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七、总结
血脂异常的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药物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血脂异常的认识,积极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健康。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共同关注血脂健康,迈向更美好的生活。(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刘瑞菊)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