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双行:外科手术后,中医调理有妙招
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后的恢复期对于患者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个阶段,中医调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助力。本文将深入探讨外科手术后中医调理的妙招,旨在引发读者对这一话题的思考与讨论,并帮助普通大众更好地理解中医在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一、手术后的身体状态与中医调理的必要性
外科手术往往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无论是开大刀还是微创手术,都会打破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气血两虚、脏腑功能受损等问题。患者常常表现为体弱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症状。在西医的治疗体系中,术后恢复主要依赖于药物控制感染、营养支持以及适当的运动锻炼。而中医则强调从整体出发,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补益气血等手段,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加速康复进程。
二、中医调理的妙招与实践
1. 中药调理,补益气血
中药是中医调理的核心手段之一。对于术后患者而言,选用具有补益气血、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中药尤为重要。如黄芪、当归、人参等药材,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同时,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中医还会灵活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剂,以应对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瘀血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药性复杂,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选择中药调理时,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 针灸疗法,疏通经络
针灸作为中医的瑰宝之一,在术后康复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能够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加速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对于术后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针灸治疗往往能够迅速缓解。
此外,针灸还能够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加速身体机能的恢复。
3. 推拿按摩,促进循环
推拿按摩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对于术后患者而言,适当的推拿按摩能够帮助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淋巴回流,加速局部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然而,推拿按摩也需谨慎进行。对于手术切口附近或存在感染风险的区域,应避免进行推拿按摩,以免加重病情。因此,在接受推拿按摩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
4. 饮食调养,平衡营养
中医饮食调养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通过合理搭配食材,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的目的。对于术后患者而言,饮食调养尤为关键。一方面,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以满足身体修复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或影响伤口愈合。
中医建议术后患者多食用易于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粥、汤、面条等。同时,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当加入一些具有食疗作用的食材,如红枣、枸杞、山药等。这些食材不仅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够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康复。
三、中医调理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调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开始重视中医在术后康复中的作用,纷纷设立中医科或康复科,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服务。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术后康复的效果,也促进了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然而,中医调理在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中药调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标准化针灸、推拿等疗法的操作流程?这些问题需要中医界和医学界共同努力,加强科研攻关和临床实践,不断完善中医调理在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体系。
四、结语与讨论
外科手术后,中医调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助力。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饮食调养等手段,中医能够针对个体差异,精准施治,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加速康复进程。
然而,中医调理并非万能。在术后康复中,患者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追求中医调理的神奇效果。同时,中医界也应加强科研攻关和临床实践,不断提高中医调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外科 甄双行)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