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一文了解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
在妇产科领域,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是两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它们多数情况下并不危及生命,但对女性的生活质量、生育能力以及健康状况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这两种疾病进行详尽的科普。
子宫肌瘤:子宫内的静默威胁
1.病因探秘。子宫肌瘤,医学上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以及干细胞功能失调等因素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家族中有子宫肌瘤病史的女性,其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此外,性激素分泌旺盛的生育年龄女性相比其他年龄段女性,患病率更高。
2.症状表现。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然而,当肌瘤增大或数量增多时,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1)月经异常:最常见的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月经周期缩短。肌瘤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从而影响子宫收缩和止血功能。(2)压迫症状:肌瘤增大可压迫膀胱或直肠,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便秘等症状。(3)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在腹部可触及质硬的包块,尤其是在早晨憋尿时更明显。(4)白带增多:肌瘤增加子宫内膜面积,导致渗出液增多,引起白带异常。(5)贫血:长期月经量过多可能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3.诊断方法。子宫肌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其中B超检查因其无创、便捷、经济而成为首选。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形状、大小以及肌瘤的位置、数量和大小。此外,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和腹腔镜检查等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4.治疗方法。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因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生育需求而异。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选择定期观察或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以控制肌瘤生长并缓解症状。对于症状严重、肌瘤较大或生长迅速的患者,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近年来,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逐渐受到青睐。
卵巢囊肿:卵巢上的温柔陷阱
1.病因解析。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部或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可包含液体或固态物质。其种类繁多,包括非肿瘤性囊肿(如滤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和肿瘤性囊肿(如卵巢畸胎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等)。非肿瘤性囊肿多为卵巢功能性改变所致,可自行消失;而肿瘤性囊肿则可能持续存在并增大,甚至发生恶变。
2.症状展现。月经紊乱:卵泡囊肿或黄体囊肿等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经量等发生变化。(1)腹内肿物感:患者可察觉腹围增粗,衣服腰带显得紧小,按压腹部时可发现腹内有肿物。(2)腹痛:囊肿扭转、破裂或感染时可引起剧烈腹痛,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3)压迫症状:囊肿增大可压迫膀胱、直肠等邻近器官,引起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
3.诊断流程。卵巢囊肿的诊断同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B超是首选方法。通过B超可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等特征,初步判断其性质。对于疑似恶性或复杂的囊肿,可能还需进一步行CT、MRI或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治疗策略。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囊肿的性质、大小、患者年龄及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非肿瘤性囊肿,尤其是直径小于5cm且无症状者,可选择短期观察或口服避孕药等保守治疗。对于肿瘤性囊肿或直径较大、症状明显的囊肿,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剥除术、卵巢切除术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结语
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作为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多数情况下并不危及生命,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女性朋友们可以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遵循医生的指导也是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妇科,张文静)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