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林: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的“生命之门”开启术

食管静脉曲张,这个看似陌生的医学术语,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它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便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致命威胁。然而,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内镜下的治疗手段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生命之门”,为他们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本文将带您走进消化内镜中心,揭开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神秘面纱,让您了解这一“生命之门”是如何被精准开启的。

一、什么是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病理性的食管血管扩张和曲张的疾病,通常由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正常情况下,血液从肝脏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并经过肝脏进行过滤和处理,然后返回心脏。然而,当肝脏受损时,血液无法顺利通过肝脏,导致门静脉高压。在高压状态下,门静脉周围的其他血管(如食管静脉)承受更大的压力,逐渐扩张和曲张,形成食管静脉曲张。

二、食管静脉曲张的成因及危害有哪些?

1、为什么会形成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的根源在于肝硬化。肝硬化时,肝脏结构发生重构,肝内血管阻力显著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血液会寻找其他途径回流,食管静脉便是其中之一。食管静脉曲张后,静脉壁变得薄弱,张力增大,一旦受到刺激或压力,极易发生破裂出血。

2、食管静脉曲张有哪些危害?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道最严重的出血之一,具有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的特点。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呕血或黑便,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50%-70%,且反复出血的发生率高达80%。此外,长期的食管静脉曲张还可能导致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方法有哪些?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可以准确地对曲张静脉的程度、范围、近期出血风险等进行准确的分级。对于有过消化道出血的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法,其治疗可以把食管胃腔内可能致出血的血管封堵、结扎,从而消除静脉曲张、降低再出血风险。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方法有:

1、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

EVL是目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内镜将曲张静脉负压吸入透明帽内,然后用橡胶圈套扎在静脉根部,使静脉缺血、坏死,最终闭塞。EVL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止血效果迅速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尤其是急性出血的患者。此外,EVL还可以多次重复进行,对于后续严重曲张的静脉进行多次套扎,有效预防再出血。

2、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VS)

EVS是通过内镜将硬化剂直接注入曲张静脉内或周围组织,使静脉内皮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静脉壁增厚、静脉腔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EVS对于EVL治疗后的残留静脉曲张、预防再出血以及急性出血患者都有良好的效果。与EVL相比,EVS在治疗活动性出血时更为有效,因为硬化剂可以迅速止血。

3、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术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通过内镜将组织黏合剂(如组织胶)注射到曲张静脉内,黏合剂迅速凝固,闭塞血管,达到止血的效果。其止血率高,对于套扎治疗后再出血的患者可进行补救治疗。

4、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治疗

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方法。EUS可以清晰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的层次结构及周围血管情况,使治疗更加精准。在EUS引导下,可以将硬化剂或组织胶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的靶血管内,减少药物的浪费和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EUS引导下的治疗在减少术后溃疡及再出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五、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有哪些优势?

1、微创

内镜下治疗无需开胸或开腹手术,只需通过口腔将内镜送入食管,即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2、高效

内镜下治疗能够迅速止血,有效预防再出血。研究表明,内镜下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例如,EVL治疗后,患者的再出血率可降低至20%以下。

3、安全

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术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等,但发生率较低。而且,内镜下治疗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作用,对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更为安全。

六、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术前准备

①禁食禁饮:术前需禁食禁饮一定时间,通常为8-12小时,以确保食管内无食物残留,便于内镜观察和操作。

②评估患者情况: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内镜下治疗。

③建立输液通道:术前需建立通畅的输液通道,以便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补充液体和药物。

2、术后护理

①饮食调整:术后24小时内禁食,24-72小时进食无盐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糊等。7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低盐、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软烂面条等。术后7-10天为套扎脱圈期,需进食无渣饮食,防止脱圈出血。

②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等,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如发热、腹痛、呕血等。

③预防感染:术后需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预防再出血

①定期复查:内镜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治疗。

②药物治疗:术后需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以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为患者打开了“生命之门”,带来了新生的希望。然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更为重要。我们应注重肝脏健康,避免长期大量饮酒、进食高脂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硬化等疾病。在出现食管静脉曲张时,应尽早接受内镜下治疗,遵循医嘱进行术后护理和预防再出血的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消化内镜中心将继续以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服务,为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守护“生命之门”,助力他们走向健康之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镜中心 吴康林)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