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为笔,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两会时间“河”你看乡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韦展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与眷恋,是心灵深处的一抹宁静与温暖。在时代的浪潮中,乡村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和美乡村”,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地生根,化为乡村的蝶变之姿?河南,这片中原大地,在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设计为引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月1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了要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设计大赛:乡村设计理念的实践者

设计,宛如经济社会发展的璀璨星辰,照亮了乡村前行的道路。它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源头活水,为乡村注入了蓬勃生机与活力。河南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关键因素,自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设计河南”工作部署以来,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省政府出台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将乡村设计列为重点推进板块,省委农办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重点领域和任务。在这一背景下,“设计河南·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为乡村设计大赛)应运而生,成为乡村设计理念的传播者、文化的弘扬者、氛围的厚植者。

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指出,举办乡村设计创意大赛是贯彻党中央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这一赛事,为乡村设计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吸引了众多艺术院校、设计团队、行业专家、文旅企业及文艺工作者投身其中,他们用智慧和创意,为乡村勾勒出绚丽的未来蓝图。

根植乡土: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那么,究竟何为优质的乡村设计?

费孝通于《乡土中国》中写道,乡村生活孕育出一种“乡土本色”。著名诗人艾青亦深情吟诵:“为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只因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乡土情结与田园情怀,宛如烙印,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难以磨灭。乡村设计,便是要淋漓尽致地演绎乡村原本蕴含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与情怀价值,将万千乡村精心雕琢成人们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此亦为乡村设计大赛创立之初便锚定的主旨所在。回看历年获奖作品,云上院子于残砖废瓦间探寻乡土情怀与设计美学的交融之美,让饱经岁月沧桑的老建筑重焕生机,最终成就“云上歌谣、茶映夕照”的诗意新生。爱和小镇缘起国际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先生的一次偶然路过,他巧用陶瓷艺术改造山区村落,巧妙融入当地山川风物,令游客流连忘返。

云上院子曾获得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中原大地,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散落于各个村庄,乃是中原乡村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与深厚底蕴。于留住乡愁灵魂之际重塑乡土价值,亦为乡村注入崭新活力,为长久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积蓄磅礴能量。这也要求了设计绝非仅仅停留在纸上的美丽蓝图,能够落地实现才是设计的终极目标。

运营前置,方能以乡建之笔,守护那一抹浓浓的乡愁。

孙巍峰表示,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设计应为农民而谋。要秉持运营前置的理念,从设计初始便谋划村子的经营之道,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的增值。通过设计提升土特产业、挖掘多元价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乡村的长久繁荣与稳定。

成果斐然:河南乡村设计的繁花之路

河南乡村设计在全国崭露头角,成绩斐然。自 2021 年首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起,河南的作品报送数量与获奖数量便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一成绩的背后,有众多推动因素。其一,河南需求迫切。全省 4.4 万余个行政村中,拥有初步规划成果的村庄尚不及半数,而已编制完成的村庄规划,亦存在规划欠科学、不合理以及落实不到位之弊端。尤其在当下,乡村正处于快速变迁之关键时期,农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已成为大多数村庄的普遍现状,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的需求与功能亦发生深刻变化,此皆对做好乡村设计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与挑战。

其二,河南对大赛高度重视。2021 年首届乡村设计创意大赛河南赛区,主办单位仅有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家。至第二届大赛,主办单位激增至五家,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河南日报社的加入,极大地拓展了大赛的广度与深度。

2023 年乡村设计创意大赛主办单位进一步增至7 家,确立“设计河南·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之主题。2024 年,共青团河南省委携青春之力加入其中。怀揣着共同的目标,各主办单位于各自领域充分发挥职能与优势,凝聚成强大合力,激励并吸引更多高校、设计机构与设计师踊跃投身乡村设计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除政府力量之外,河南赛区还巧妙引入市场活水,成功实现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华丽转变。

“市场化办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吸引更多商业合作伙伴。”农道乡建(河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承办单位,河南耕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成为乡村设计大赛构建健全的市场运作机制的重要一环,为赛事品牌的打造功不可没。

人才吸引:让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

村里来了年轻人,村子里才能更有活力。

在2024年乡村设计大赛中,开设了大学生实战训练营,宛如一座桥梁,一头连着校园的青春梦想,一头接着乡村的广阔天地,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

在训练营中,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如春笋拔节般飞速提升。他们远离书本的理论堆砌,投身乡村的火热实践,面对乡村复杂多样的需求,从环境设计、产品打造到品牌塑造,全方位磨砺技能。实地调研让他们精准把握乡村脉搏,与村民倾心交流让设计饱含人文温度,在一次次创意碰撞、方案打磨中,设计思维愈发敏锐,实践操作愈发娴熟,成长为能担重任的乡村设计人才。

河南省政协委员、省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汪秀莉表示,通过举办大学生训练营,组织高校师生和相关设计团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深入乡村建设最前沿,结合地方发展实际需求,设计规划出科学实用、群众满意,有品位、接地气的好作品,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设计用在实战中,为我省更好、更快推进乡村建设,探索出适合不同地方的可实施、可推广、可复制的机制和模式。

当学子们踏入乡村,仿若踏入世外桃源,乡村的质朴风情、厚重历史、旖旎风光如磁石般吸引着他们。郝堂村的大雨不能阻挡学生们的热情,那里的青山绿水、古朴民居,让学生们沉醉其中,体悟到乡村独特魅力;新安县的古韵遗迹、特色产业充满魅力,激发着他们的创作灵感。这种深度接触,让他们心底涌起对乡村的热爱,坚定了用所学为乡村添彩的决心。

首期大学生训练营获奖作品

训练营的历练,让众多学子立下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壮志。他们带着设计方案,为乡村打造景观亮点、升级产品包装、塑造品牌形象,助力乡村产业腾飞;更有学子毕业后毅然奔赴乡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用青春汗水浇灌乡村希望之花,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乡村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华。

“第一期在郝堂村、第二期在新安县南李村镇的大学生训练营都已经完美收官,下一期的大学生训练营将在宁陵县石桥镇开展,期待有更多优秀作品的落地”,大赛负责人告诉记者。

案例典范:乡村设计的生动实践

王屋山下喝杯咖啡,浓郁的香气中飘杂着山野之风,惬意加倍。这是2022年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原庄村西溪岭悠享乡村项目,几年时间,项目已经逐步落地实施,吸引了郑州、洛阳等周边的人纷纷来度假休闲,原庄村这个王屋山脚下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也不断萌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强调落地,聚焦运营,美丽乡愁在河南逐步具象化。

曾经的空心村西张赶村,凭借竹林特色,打造竹林书屋、步道、小火车等项目,吸引研学游,注册商标发展特色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宁陵的梨花桥村人文与美景交相辉映。每年的梨花节吸引着数万名游客,借此时机,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成效显著。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老坚决纪念馆更是承载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让这片土地底蕴深厚。梨花桥村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设计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正如信阳郝堂村,经精心设计后,建筑风貌古朴典雅,水系设计灵动诗意,生态理念贯穿其中,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蓬勃兴起,生动诠释了乡村设计的魅力与价值。

宁陵梨花节

从焦作市磨头镇西张赶村到济源示范区王屋镇原庄村,再到信阳郝堂村,河南各地乡村在设计的助力下,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

乡村设计,是一场对乡村灵魂的重塑,是对乡村价值的深度挖掘,是对乡村未来的美好期许。河南,正以设计为笔,饱蘸时代的浓墨,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绘就一幅幅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这画卷中,有山水田园的诗意,有产业发展的活力,有乡土文化的传承,更有农民幸福的笑容。而乡村设计大赛,正是河南乡村设计的关键引擎与创新实践平台,为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推动河南乡村设计发展、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未来,河南乡村将在设计的引领下,向着更加和美、宜居、宜业的方向稳步前行,成为无数人向往的诗意栖居之所。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肖海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