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省人大代表李艳芬: 如何提高职校学生就业率?她带着六点建议来了丨两会代表委员微访谈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郭兵

1月18日上午,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省人大代表、焦作市总工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李艳芬围绕“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这一议题,提出了六项切实可行的建议,为破解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我省职业教育总规模居全国首位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路径,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活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使河南省成为部省共建、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7个省份之一。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级职业院校“双高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省人大代表、焦作市总工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李艳芬

李艳芬向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介绍道,截至2024年10月底,全省共有职业院校759所,其中中职学校643所(含技工院校97所)、高职学校114所、职业本科学校2所。职业教育在校生298万人,其中中职145.26万人(含技工学校30万人)、高职151.03万人、职教本科1.71万人。我省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居全国首位,在全国占比近十分之一。

在产教融合上,我省职业院校的专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匹配度超过了70%,全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新增从业人员70%来自职业院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六个建议提升职校学生就业率

然而,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就业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校课程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与行业针对性,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匹配就业岗位,甚至出现“入学即失业”的现象。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李艳芬提出了以下六项建议:

1. 推动贯通培养与联合招生

李艳芬建议推动中职、高职及本科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实行贯通式长学制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同时,通过组织校际联动活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学生成长路径优化。

2. 强化特色办学,服务产业需求

李艳芬强调职业院校应围绕产业需求办学,以“精、特、新”为理念,突出专业特色,避免课程设置同质化。她还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吸引多元资本参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 深化校企合作,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

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李艳芬建议学校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实地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技能,实现“学以致用”。

4. 改革教师评聘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李艳芬认为,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能有效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她提议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互聘机制,让教师通过实践锤炼教学能力,以榜样力量塑造学生价值观。

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产教融合

建议政府通过税费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政策保障,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6. 加强相关条例制度落地监督

2024年11月,《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提请审议。李艳芬呼吁人大全面加强对《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的督查力度,将条例规定落实落细,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李艳芬告诉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在全面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各方应共同努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她相信,通过加强政府、学校和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河南省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都将大幅提升。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