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李秋红:加速甲骨文全球数字化采集,让古老文字“活”起来 | 代表委员微访谈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瞧 实习生 姜美
甲骨文,古老神秘的文字瑰宝,镌刻华夏文明的悠悠岁月。1月19日,河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副主委李秋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河南两会期间,她带来了《关于加快甲骨文全球数字化采集》的提案。提案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这一世界记忆遗产,让甲骨文“活”起来,为讲好中国文字故事奠定坚实基础。
李秋红表示,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目前存世的约16万片甲骨文中,有近一半或深藏库房、或散落民间、或遗失国外,给甲骨文的考古研究和活化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加快甲骨文全球数字化采集,搭建‘中华甲骨文大数据库’(“数字甲骨”),显得迫在眉睫。”
据悉,这份提案强调了加快甲骨文数字化采集的几个主要理由:首先,甲骨文是中国在考古学方面的辉煌成就,是世界唯一真正延续至今的文字,对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其次,保护与研究甲骨文是迫切的现实需要,数字化采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面貌,实现永续保存与传承;再者,当前甲骨文的数字化程度与信息共享不足,与增强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不匹配;最后,加快甲骨文数字化采集是落实国家战略规划、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具体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李秋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制定统一的数字化采集国际标准,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可比性和可复用性。
建立国内外收藏单位的国际化协调、联动机制,争取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和配合,确保数字化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将和甲骨文相关的博物馆与现代技术充分运用,通过三维扫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甲骨文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字化采集,并打造融合性传播模式,降低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与成本门槛。
搭建甲骨文数字化平台,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于一体,最大程度地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信息,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甲骨文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公众。
积极宣传甲骨文对国内国际的意义,提高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度和兴趣,将甲骨文知识纳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甲骨文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
李秋红说:“希望通过这项提案,能够推动甲骨文全球数字化采集工作的加快进行,让这一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