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脑出血后的康复训练:一步步找回失去的功能

脑出血往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行动不便到言语不清,从认知障碍到情感波动,脑出血后的康复之路充满了挑战。然而,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完全有可能一步步找回失去的功能,重新拥抱生活的美好。

一、评估与准备

脑出血后的康复训练,首先需要全面的评估。这包括对患者运动、言语、认知、吞咽等功能的详细检查,以确定具体的障碍程度和康复训练的重点。

二、卧床期:基础训练与关节活动

脑出血后的1-3天,患者通常处于卧床期。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如四肢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此外,卧床期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体位的变换,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尝试进行简单的床上活动,如翻身、抬头等,以逐步增强肌肉力量。

三、坐位期:逐步增加角度与稳定性

进入发病后的3-7天,患者可以开始坐位期的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目标是逐步增加坐位角度,从30度开始,逐渐增加至45度、60度、80度,直至能够在90度坐位维持30分钟以上。

坐位期的训练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如何在坐位下进行简单的上肢活动,如抓握、放下等,以逐步增强上肢力量。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脊柱弯曲和颈部过度屈曲。

四、离床期:基础动作与日常生活能力

当患者在坐位期能够稳定地维持90度坐位时,便可以进入离床期的训练。这一阶段通常发生在发病后的18-30天。离床期的训练内容包括基础的动作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等,为步行训练打下基础。

患者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站立训练,如扶持站立、平衡训练等。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强,患者可以逐渐尝试独立站立,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步行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刷牙、进食等,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五、步行期: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

步行期的训练目标是帮助患者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这一阶段的训练包括原地步行跨步训练、平行杠内步行训练、辅助步行训练等。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难度,直至患者能够独立行走。

在步行期,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步态和姿势,避免跌倒。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步态转移,如从轮椅到步行架的转移等。同时,患者还需要加强肌肉力量训练,以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耐力。

六、恢复期:强化训练与功能提升

进入恢复期后,患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进一步强化肌肉力量、提升功能水平。

患者可以进行上下楼、斜坡行走等训练,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医护人员还会指导患者进行肌力强化训练、平衡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此外,患者还需要继续进行言语和认知训练,以改善言语和认知能力。

脑出血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患者可以逐步找回失去的功能,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然而,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河北燕达医院 神经外科 王丽萍)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