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5个月,这家医院用新技术助力21名帕金森患者“焕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魏浩 通讯员 王师一楠
帕金森患者的福音来了!
1月1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召开“帕金森病诊疗新技术进展记者见面会”,介绍医院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的新!突!破!——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郑州大学创伤与代谢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建平、神经内科大科主任杨改清、显微外科(手外科、淋巴外科)病区主任王飞云围绕患者关心的术前评估、术后随访、手术问题及医疗技术科学研究等话题进行深入解答与分享。
神经内科大科主任杨改清
自2024年8月15日开展第一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通过全院上下通力合作和全方位的技术推进,该技术得到有序开展。截至1月17日下午,该院已成功为21例帕金森患者实施新式手术。
这项治疗方法与技术,不仅是临床医学领域的新突破,更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途径。
关于新技术:
帕金森,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帕金森病管理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对掌握延缓疾病进程的时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病情的长期管理都有重要作用。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根据脑膜淋巴液回流途径的最新理论,采用颈部相对应的淋巴管与静脉进行吻合引流。帕金森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路易小体中最主要的蛋白,当α-Syn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时会导致异常聚集。研究证实,阻断脑膜淋巴引流会加重α-Syn堆积,并促进帕金森病的进展。改善大脑淋巴系统可能是延缓帕金森病进展有希望的治疗靶标!
显微外科(手外科、淋巴外科)病区主任王飞云
作为国内第一批、河南省首家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医疗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也将该疗法作为一个新的方向,通过新途径,利用新技术,实现内科病外科治,中枢病外周治的目的。
关于帕金森那些事儿:
71岁的张老先生是第一个因这项技术受益的人。
20年前,张老先生原本硬朗的身体逐渐僵硬,运动越来越迟缓,手控制不住的抖动,随后被确诊帕金森病。
逐渐不能独立散步,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端碗吃饭。翻身要人辅助,后来甚至出现幻听和幻视,就像变了个人……
21年来,张老先生靠药物治疗艰难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但随着药物起效时间越来越慢,疗效维持越来越短、体位性低血压、头晕不能直立行走、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多种药物联合的不良反应……种种迹象都在向医生和患者家属发出警告:药物干预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日常需求!
说来也巧,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杨改清那里了解到一种最新技术——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杨改清经过详细评估后,共邀高新院区显微外科(手外科、淋巴外科)病区主任王飞云一同手术。
王飞云通过颈部几厘米的切口,在放大40倍超显微镜下,切除异常淋巴结。用极细的缝合线将仅有头发丝粗细的淋巴管,和静脉精准吻合。术后三天,患者运动症状正在明显改善。目光灵活不再呆滞,面部表情僵硬改善,露出笑容,流涎减少。可以独自站立,腰背部挺直了。可以独立行走,上肢摆臂动作出现,步距增大,转身速度变快。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郭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