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姚红超:建议制定《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邓飞

“我建议,要尽快制定《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不仅要进一步细化成立条件与程序、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而且还要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谈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话题,全国优秀企业家、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中钢网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姚红超如是说。

省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护航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姚红超带来了一条关于制定《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议案。他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专访时介绍道,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多年的实践表明,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抗风险能力、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质量安全标准、稳定农产品价格等诸多方面。

姚红超说,就合作社整体而言,我省和全国一样,尽管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然面临相当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内部管理不规范、整体发展不平衡、规模小且实力弱、缺乏运行标准、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匮乏、自我发展机制欠缺。

“具体到我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自身问题,如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成员的利益。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明确合作社的权利义务,规范其组织形式和运营机制,确保合作社能够依法依规地开展活动。”姚红超坦言。

姚红超举例说,合作社的成立条件与程序需要细化,如成员数量、出资比例等;同时简化注册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降低创业成本,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团体加入到合作社行列中来。

“对于已有的'空壳社',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整顿,防止资源浪费,并引导其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姚红超表示。

在资金扶持方面,姚红超认为,除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外,还应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推广信用贷款等方式,帮助解决合作社的资金瓶颈问题。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姚红超表示,一方面要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吸引外部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充实基层力量;此外,还可以考虑建立长期稳定的顾问团队,为合作社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总之,条例要达到的效果有四点: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内部管理运行、促进公平竞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姚红超说。

我省合作社数量超过20万个,呈增长趋势

姚红超向记者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据统计,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了221.9万家,辐射带动了近一半的农户参与其中,这些合作社覆盖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民间工艺制作和服务等产业领域,在某些地区形成了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联社。合作社在组织形式和服务功能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根据最新数据,31.3万家农民合作社面向小农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9.3万家创办公司实体发展加工、流通、销售,10.8万家取得注册商标打造品牌,5.5万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

在全国范围内,有许多表现突出的合作社,它们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因卓越表现被授予“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山西临猗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十大案例”;北京益农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典型十大案例”的荣誉;陕西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在2021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65位。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在推动合作社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姚红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近20万个,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合作社达到8.40万个,显示出持续的增长势头。

其中不乏众多优秀的合作社,如:郑州市中牟县孙庄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了年度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荥阳市新格林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注于林果类作物的种植,并且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睢县白楼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曾荣获多项省级乃至国家级奖项;沈丘县林家富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河南省杰出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内黄县鼎裕种植专业合作社,最新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列年度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姚红超说,全国和我省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和发展模式参考。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肖海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