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里的千年古镇!马山口镇的铁锅、中药材声名远扬,正月十九农贸大会超热闹|新春走基层——寻镇中原春节版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漠河岸边大石头上刻着民谣歌词)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马山口。吃牛肉,喝烧酒,大戏古事样样有,药材行里有金钗,山货行里有喉头,买来扁担软溜溜,挑着铁锅下汉口。”这首豫西经典民谣里的马山口,就是位于河南省内乡县东北部的千年古镇——马山口镇,当地人又叫马山,迄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这里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曾经盛产的马山铁锅闻名遐迩,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这里成为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旱码头”和“小汉口”之称。新春走基层,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来到马山口镇,感受千年古镇的魅力。

唐王寨、法云寺塔……马山口名胜古迹众多

(马山口镇山清水秀 网络图)

马山口镇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处内乡、镇平、南召三县交界处,由花北河、梅子河、青山河三条支流汇聚而成的漠河自北向南穿过镇域全境,造就了山清水秀的好风景。从内乡县城驱车前往马山口镇,一路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其境内山区、丘陵、平原相间分布的地貌特征。

(马山口镇的骏马雕塑)

经过马山口镇郑湾村时,远远看到一个格外醒目的雕塑——高耸的柱子上有“中国名镇马山口”字样,上方是一匹古铜色的骏马雕塑,矫健俊美,凌空沸腾。路边一位姓郑的老者告诉记者,这匹骏马是马山口镇的地标之一,“看到这匹骏马,就知道到马山了。”

《清康熙内乡县志》记载:“马山在内乡东北五十里,与麦子山相接,世传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徇地于此,得善马故名。”这里汉时设店,唐朝建镇,可谓历史悠久。

马山口镇有众多名胜古迹,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有唐王寨、法云寺塔、仰韶文化遗址朱岗寨、天宁寺、马山口碑林等,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唐王寨位于马山口镇杏树坪村内,修筑于笔架山中上部。相传因明代末年唐王朱隶(聿)键曾在此屯兵筑寨,故称唐王寨,目前保存尚好,吸引不少人前去观赏。

(唐王寨山门  网络图)

唐王寨绕山积石,借陡峭山势,垫沟填壑,凭险筑城。寨墙最高处达10余米,最宽处也有10多米。此寨的一大奇特之处是“寨中有寨”,绕山从下到上有三道寨墙,分为外寨、内寨、山顶寨,寨墙上设有观察孔、射击孔、排水孔、炮台等,寨内有石碾、石磨、石磙、石槽、磨刀石等遗存。

(法云寺塔  网络图)

法云寺塔又名圣垛寺塔,位于马山口镇西北圣垛山南麓。法云寺塔重修于明,呈七层八角棱锥状,全部由青砖砌筑而成,周基长18.4米,高23米,底部直径5.8米,层次分明,造型简洁,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密檐砖塔,保存基本完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位于马山口镇石庙村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露山风景区,山雄、水秀、瀑险、潭幽、林密、石奇,有黑龙潭、药葫芦潭、雷劈石、药王庙、药王瀑等景点,吸引不少游客前去游玩。

马山铁锅闻名遐迩 中药材贸易格外火爆

马山口镇地理位置独特,作为山区和平原的结合部,北部山区的人流、物流在这里“中转”通往平原及县城地区,古称“咽喉商洛,脉络川陕”,西汉时候,马山口就有商旅往来的店面,唐朝武德年间高祖李渊提封马山口为镇,自宋始,马山口更趋繁华。

据了解,有马山口-南召-洛阳-保定-北京、马山口-西峡口-西安两条茶马古道以及马山口-邓州-武汉、马山口-南阳-上海等官驿联通全国各地。

民谣里“挑着铁锅下汉口”的铁锅,就是闻名遐迩的马山铁锅,其生产工艺被南阳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马山铁锅生产场景 网络图)

据史料记载,远在清朝光绪年间,马山口“长发祥”锅厂的工人即在三河口地带冶炼铁砂,用于铁锅的铸造。在清朝末年,马山口铁锅即获得“河路锅”的美誉。

马山铁锅之所以闻名天下,得益于马山口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尤其是它的铁砂原料和冶炼的木炭,使得所铸铁锅光滑细腻、厚薄均匀、传热快、韧性强且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鼎盛时期,马山口镇年产铁锅七八十万口,仍供不应求,产品销往全国多地并远销海外。

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辉煌的马山铁锅如今已经成为“绝唱”。记者探访时,发现大门紧闭,询问当地人得知,马山铁锅现已不再生产。

(马山铁锅厂区如今大门紧闭,已不再生产)

相对而言,马山口镇作为全国知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中药材贸易如今依旧充满活力。

自古以来,马山口就有中药材之乡的美誉,以“药乡传天下”闻名全国。记者探访时发现一处药乡传天下赶会群像雕塑,有骑驴的妇人,有推车的壮汉,有挑担的走卒,有抽着烟斗逗孩童的老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药乡传天下赶会群像雕塑)

据了解,马山口镇已有600余年中药材发展历史。从元朝开始,马山口镇因为水旱交通便利,北山出产的中药材品种繁多而药性十足,使这里逐渐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中药材集散地。民国时期,马山口的中药材集市规模达到了顶峰,为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山茱萸)

目前,马山口镇出产的中药材有五百多种,年产量四五百万斤以上,尤以山茱萸、杜仲、桔梗、葛根等为大宗。在马山口镇,有多家中药材收购店,还建有多个中药材厂,中药材贸易依旧繁盛。

千年古镇年味儿浓 正月十九的农贸大会令人期待

春节期间,马山口镇人流如织,除了顾客盈门的店铺,桥头路边有序排列的各种小摊更有人间烟火气,吆喝声不绝于耳,男女老少结伴游玩购物,欢度佳节。漠河岸边,悠然自得垂钓的人们,换一种方式轻松度假。

(漠河岸边的垂钓者)

马山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马山口镇的多个乡村都有年味儿十足的文艺表演。

比如,马山口镇打磨岗村组建了专门的文艺表演队,为人们带来蹬高跷、划旱船、骑竹马、仙女坐高台、鹬蚌相争、张公背婆婆、打狮子等众多节目,很受民众喜欢。

(马山口镇打磨岗村的竹马舞表演   吴贞供图)

其中,竹马舞是当地流行的民间舞蹈,所用道具多以竹编、纸糊而成,从马腰处分为头尾两截,系在舞者腰上,舞时如骑马,呈徐行、疾驰、跳跃状,且边歌边舞,轻松活泼、热情奔放。2008年3月,马山口镇竹马舞被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年一度的马山口镇正月十九农贸大会格外热闹)

正月十九马山口镇农贸大会也格外令人期待,这一传统的民俗盛会由来已久,届时,南来北往的商人、小贩等到这里进行物资交流,热闹空前。大会期间,马山口镇还会搭起戏台,唱三天大戏,精彩的戏剧表演让戏迷们过把瘾。

记者了解到,“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民谣所唱的,正是大会上的繁荣景象。随着时代发展,这首经典民谣之后有了多个创新的艺术版本,不过,无论怎么创新,开头几句通常都不变,一直保留着“马山口”独有的味道。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温中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