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新丽:了解传染途径:细菌与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是一个无法避免且至关重要的议题。了解这些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疾病,还能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细菌的传播途径

细菌是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无处不在,存在于土壤、水源、空气以及我们身体的表面。细菌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空气传播:某些细菌可以在空气中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存在,通过呼吸、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例如,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给易感人群。

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脓液、皮肤或黏膜,以及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如衣物、玩具、餐具等),都可以导致细菌的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感染,引发脓疱疮等皮肤炎症。

3.食物和水源污染: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是细菌感染的常见途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品或水源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

4.伤口入侵:当皮肤出现破损时,细菌可以通过伤口进入人体。破伤风杆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通过较深的伤口进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5.医疗器械污染: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细菌可能通过这些器械进入人体。例如,使用被细菌污染的注射器或手术器械,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

二、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制和生存。病毒的传播方式同样复杂多样,主要包括:

1.呼吸道传播:病毒存在于空气的飞沫或气溶胶中,通过呼吸吸入时获得感染。这是许多呼吸道病毒(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2.消化道传播: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和食具,通过进食时进入人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就是通过这一途径传播的。

3.接触感染:密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或污染物,可以导致病毒的传播。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如触摸被污染的物体后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传播。

4.虫媒传播:某些病毒可以通过被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蜱虫等)叮咬时传播给人类。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

5.血液体液传播:病毒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通过血液制品、性接触或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就是通过这一途径传播的。

6.医源性感染:在医疗过程中,由于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或药品,以及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等原因,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三、预防措施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这些感染: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特别是在触摸公共物品、进食前后和上厕所后。

2.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食物要充分煮熟和洗净后再食用;饮用清洁的水。

3.加强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

4.接种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5.避免密切接触: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

总之,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的关键。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河南电力医院 感染防控科 齐新丽)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