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浩: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从诊断到康复的全过程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血液流出不畅、盆腔静脉充盈及淤血所引起的一种独特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疼痛,包括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以及极度的疲劳感和神经衰弱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减轻,且站立、跑跳、性交后疼痛也会加剧。此外,白带增多、经前期乳房痛、膀胱痛和便秘等症状也较为常见。

盆腔淤血综合征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尤其是那些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生产、流产史的女性。尽管其症状多样且严重,但由于体征上与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相似,常被误诊,导致治疗不当,病程迁延。

一、如何诊断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询问、体检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

首先,询问患者的疼痛特征、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同时检查卵巢区域是否有压痛或其他异常。由于患者的自觉症状与客观检查所见常不相符合,因此病史询问很关键。

其次,超声波检查作为诊断的首选手段,超声波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盆腔内血管的扩张情况,为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静脉造影术通过向腹股沟静脉注入造影剂,并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观察静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静脉问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盆腔静脉的精细图像,帮助医生全面了解静脉的结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CT检查在患者深呼吸时拍摄,因为深呼吸会引起腹腔静脉压增高,导致肾静脉血逆行,充盈子宫和卵巢周围的曲张静脉。

此外,胸膝卧位时,盆腔静脉压力降低,疼痛减轻;若改为臀部紧紧坐在足跟部,盆腔静脉压力升高,疼痛加重,称为“体位实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二、如何治疗?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血管介入微创治疗。其中,血管介入微创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针对疼痛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止痛药、抑制激素的药物和改善静脉活性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疾病。

外科手术包括子宫切除、输卵管切除和静脉结扎等。然而,这些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血管介入微创治疗则通过外周静脉入路,将导丝、导管插入到盆腔静脉,使静脉扩张并进行药物栓塞,包括金属弹簧圈栓塞。这种治疗可以将有病变扩张的盆腔静脉进行封闭,减少或缓解盆腔淤血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血管介入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最佳选择。

三、康复与随访

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超声检查盆腔静脉的变化等。如果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

盆腔淤血综合征虽症状复杂,但通过综合诊断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结合良好的康复与随访措施,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重获健康与生活质量。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介入科 黄文浩)

来源:大河报健康科普 编辑:郭莉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