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医三附院那些“领头雁”“排头兵”——侯玉娟:心跳密码 精准解读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波 通讯员 黄达 巩慧祯
编者按:
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学科建设的“领头雁”,不断推进各项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他们是治病救人的“排头兵”,以过硬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的赞誉。他们时刻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使命,始终在医学领域深耕,庇护群众身体健康。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医路专注”,回顾医者们的从医之路,感受他们终身专注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和对国家、对百姓、对医学事业最深沉的爱。
心电图检查是一项常规检查项目,纸面上一根根看似简单的曲线,却记录着心跳的密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功能检查科主任侯玉娟,从事心电图诊断工作30余年,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精湛的医技为病患提供高效准确的诊断,2024年科室各项业务检测病例数77962人次。
从业初心:选择做专业的事
侯玉娟的初心是做专业的事,医学院校毕业后,她选择功能检查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虽然功能检查科工作繁琐,但她觉得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一干就是30年。
侯玉娟擅长心电图诊断,熟练掌握心脏听诊、心功能分析等多项技能。她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心电学习的一年里,她坚持每天跟老师进科室,学习疑难病例分析,查阅当天见到的相关心电图形解析,直到攻克吃透新的知识点,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新的知识。工作之余也要拿出打印、复印的书籍、笔记认真翻看,真正做到了专业、敬业。
心电诊断:早发现 早干预
侯玉娟告诫自己,涉及心脏的问题很突然、很复杂,必须精准捕捉到患者稍纵即逝的异常心电图,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挽救生命。多年来,侯玉娟从死亡线上拉回了数不清的患者,也尽一切所能帮助患者。
2024年5月,一位60多岁的患者来做检查,心电图显示“ST段轻度异常,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当时生命体征平稳,不清楚自己的病史。侯玉娟凭借多年的经验感觉“有问题”,当即请心血管内科医生前来接诊,安抚患者的同时记录心电描记变化,准备实时采取紧急措施,最终检查结果为右冠状动脉闭塞。这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侯玉娟提前发现,相关科室的提前介入,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就是踏实做人、勤恳做事、端正行医。”在侯玉娟看来,每一个患者都关系着一个家庭,快速精准诊断,做到早预防、早干预,将风险降低,最大可能守护家庭的幸福。
心电网络:无线传输 远程诊断
“心电网络”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实现了住院患者的临床心电无线传输、远程诊断,对推动医院现代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急危重症患者可由临床医生或护士在床边进行,专业医师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既增强了检查的时效性,又方便患者,提高就诊体验及满意度。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侯玉娟希望“心电网络”再精进,能够通过设立远程会诊中心平台,覆盖至各个县区医院以及社区、乡镇医院,基层检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心电图诊断延伸至院前预警及院后管理,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为科室建设发展架上信息的翅膀。
业务精进:有条不紊中展现生死时速
2024年5月,侯玉娟所在的科室成功抢救了一名因急性高侧壁、前间壁心肌梗死丧失意识的患者,科室人员分工协作,与家属沟通、联合救治等一系列操作紧张有序,过程神速,场面惊心动魄,直到患者转危为安进行下一步生命支持治疗,侯玉娟才松了一口气。侯玉娟说:“平时的严格要求和应急预案演练,以及完善的抢救设施和科室间的协作,让大家在危急时刻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救援,为患者挽回了生命。”
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突发状况的救治经验,关键时刻发挥着巨大的功用,职业本能也让侯玉娟忘记自己的身体,在膝关节微创手术还没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她直接跪地对一名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直到患者转危为安,她才发觉膝部僵硬疼痛。同事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她说:“挽救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带教时,侯玉娟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科室里的年轻医生,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在教授中不断叮嘱年轻人:“心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一点马虎都不能有。”
在侯玉娟的带领下,科室团队快速发展壮大,人员队伍扩充至13人,检查项目达10余项,在心脏和神经功能检查方面为临床提供重要价值的诊断,科室也连创佳绩,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谢景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