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牛创始人马昕彤:打造“低价高质”的消费新体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潘怡羽 摄影 杨景涵

“这是一瓶巴氏奶,它在郑州东区和商丘宁陵县的折扣牛货架上,无论是价格还是品质毫无区别。”在折扣牛郑州总部的办公室内,创始人马昕彤用一部手机指挥着全国200家门店。

折扣牛,这个近几年在河南零售界异军突起的品牌,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这家扎根中原的企业,是如何商业化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从“长链路”到“工厂直供”

在县域、乡镇市场,因地理分散、终端网点密度低,商品需经多层经销商加价流转,再加上物流网络不完善,冷链覆盖率低,生鲜等商品损耗率高,成本就会转嫁至消费者,终端售价明显高于城市。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选择低质供应商,加剧品质失衡。

“我们不搞差异化,只做一件事——让低价高质成为底线。”马昕彤说。

折扣牛选择以"优质低价"重构商业逻辑。折扣牛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打破困局:前端建立全球直采体系压缩商品溢价空间,后端依托智能仓储物流网络实现"区域仓-卫星仓-门店"三级配送体系,将平均配送半径缩短至80公里以内。通过动态库存管理系统与供应商共享数据,实现48小时内完成选品到上架的全流程。

这种"成本重构+效率革新"的双轮驱动模式,使品牌在保持终端售价低于传统渠道15%-30%的同时,仍能维持正毛利运营。借助数字化中台将县城便利店纳为"云仓"节点,既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又激活本地商业资源。这种流通效率的提升,本质是让县域消费者无需支付超额成本即可享受标准化的商品与服务,实现商业价值的普惠传递。目前其区域仓周转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损耗率控制在0.8%以下,验证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型。

马昕彤告诉记者,得益于河南省坚实的商务流通基础设施,他才有信心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实施这种“供应链革新”的创新实践。

河南省近年来通过系统性规划和政策推进,已构建起较为坚实的商务流通基础设施体系,以郑州国家商贸流通中心为核心、洛阳和南阳为副中心的多层级商贸网络,依托“四条丝路”强化国际枢纽功能,中欧班列和郑州机场货运规模居全国前列。全省布局15个冷链物流基地,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生鲜损耗率降至0.8%以下。交通方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多式联运效率提升20%,内河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数字化转型中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新能源物流车辆全面推广。供应链创新方面,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超15%,培育10家国际竞争力企业。截至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县域商业设施覆盖率达90%,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持续深化。

“如果在郑州我能将折扣牛做到第一,未来借助这儿的各方面优势,面向全国去做横向辐射也会有好的结果。”马昕彤回忆初到郑州的创业目标,“现阶段看来,五年前的决策是正确的”。

■面对胖东来,主打差异化竞争

近来,山姆和胖东来相继宣布踏入河南省会郑州的消息频上热搜,这在激发郑州零售行业活力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白热化。两大重头商超将给折扣牛带来什么影响?马昕彤直言:“零冲击”。

“目前中国至少有10亿人了解胖东的存在,但他们没有深究商业模式的区别。所以会关注‘胖东来’来了‘折扣牛’怎么办的问题,”马昕彤说,两者看似都是做超市,实际上并非同一个生意,区别在于完全不同成本结构。

“在行业里,胖东来依靠服务和品质驱动消费者,但价格也相对较高。而我们做的是高品质、低价格、弱服务,甚至未来变成无人自助,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马昕彤说。

在马昕彤看来,如果胖东来是火锅店,那折扣牛就是早餐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距离、品质和价格才是关键。而对于经营者,更适合那些希望改善生活的普通人,因此折扣牛拒绝投资型加盟,而是专注扶持县域青年夫妻店、扶持愿意亲自驻店管理的创业者。“两口子守一家店,认真管理,收入休假都自由,不比在大城市996强。”

■扎根河南,供应链超八成在省内

折扣牛目前已在河南省内签约合作伙伴超过300家,年接待消费者超过3000万人次。

“河南城市、河南人独有的包容性,是折扣牛最大的受益点。”马昕彤对记者说,“除了企业初创期政府给予了政策补贴,整个营商环境,我也一直很认可。我们的爆品巴氏奶也很受大家的喜欢。”

对比市场同类巴氏奶产品,折扣牛更加聚焦品质、新鲜度、高性价比,其400毫升装定价更亲民,“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的策略,让消费者可以在家门口买到一杯物美价廉的牛奶。

目前,折扣牛深度扎根河南,其签约工厂的85%均分布在省内,且产品品类丰富多样,涵盖面制品、油炸类制品等多种民生消费品类。“我对来河南创业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在老百姓的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提供更好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未来我们也愿意携手本地企业共创更多河南品牌,借助郑州商务流通的显著优势,面向周边提供服务。”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张腾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