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王玮皓

(京鲁大战在北京工体举行 来源:新华社)
一场几乎每周末都会上演的足球比赛,究竟能吸引多少观众?答案在刚刚落幕的中超第八轮"京鲁大战"中揭晓——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大屏幕上,"54309"这个醒目的数字不仅刷新了工体改建后的上座纪录,更成为本赛季中超球市持续火爆的生动注脚。
新赛季中超,随着16支参赛球队中有半数启用专业足球场,观赛体验质的飞跃,让各种上座纪录频繁刷新。不似昔日"金元足球"依靠天价外援吸引眼球,如今的联赛正通过场地升级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当数以万计的球迷重新走进球场,这股热潮也正在转化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大连梭鱼湾足球场 来源:新闻大连)
专业足球场成为票房“催化剂”,中超已有半数球队进驻
3月底,国足与澳大利亚队的世界杯预选赛交锋,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拥入70588名观众,创造了中国足球赛事历史最高上座纪录。之前的纪录,还要追溯到2012年的一场中超比赛,在广州恒大与江苏苏宁的“天王山之战”中,南京奥体中心迎来65769名球迷。在那个世界级球星纷至沓来的金元时代,中国球迷的热情可见一斑。曾经球市的巅峰在2016赛季出现,当年中超场均观众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4159人。
不过,高投入的不可持续性导致金元泡沫破裂,多家俱乐部解散,叠加联赛“假赌黑”影响,球市很快跌入低谷。直到2023赛季中超恢复主客场制后才开始回暖。近两个赛季,中超场均观众稳定在1.9万人左右,到了2025赛季,这一数字突然暴增——中超首轮场均27174人,较2024年首轮增长24.33%。

(北京工体 来源: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官网 )
本赛季第三轮,中超创下单轮两场比赛超5万人的历史时刻:北京工人体育场拥入52982人,大连梭鱼湾足球场迎来60126人;今年的首次“青岛德比”,32680名球迷在青春岛足球场见证,是历年来当地德比战观众最多的一次;深圳队在“新深体”的主场首秀,31205名观众创造了球队队史最高上座人数纪录;“京津德比”则打破了天津泰达足球场改造后的观赛纪录,吸引了30200人;在成都蓉城结束的4个主场比赛中,观众人数无不突破4万,场场爆满已成为凤凰山足球场的常态。

(成都凤凰山足球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火爆的球市有一个共同之处——专业足球场。放在3年前,这对于大部分中国球迷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长久以来,中超能不间断坐镇专业足球场的球队,只有“独苗”上海申花,其余的都在使用带有田径跑道的综合体育场,尽管硬件条件也非常不错,但足球比赛中,看台与场地之间被动辄四五十米的田径跑道及缓冲区隔离,球迷只能“远观”,老一辈的球迷甚至还有带望远镜的习惯。
2023赛季,北京工体、成都凤凰山等改建和新建的专业足球场陆续启用,直到今年,中超16支球队中已经有8支进驻专业足球场,包括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天津津门虎、成都蓉城、深圳新鹏城、大连英博、青岛海牛等,在打开球迷观赛体验新大门的同时,也催生了火爆的球市。

(国足VS印尼世预赛在青春岛足球场举行,该场地为青岛海牛主场 来源:新华社)
从“遥望”到“沉浸”,完全不同的观赛体验
“一般来说,球员都能发挥出训练中百分之七十的水平,比赛就能踢得相当不错。第一个主场,我们队所有的位置上表现都非常好,有的甚至超过了训练水平。”大连英博俱乐部总经理陈东表示,球队在赛季主场首秀中击败长春亚泰,梭鱼湾超过6万名观众营造了狂热的气氛,给球员以极大的鼓舞,是全队能够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大连队外援马莱莱也感叹,主场氛围对球队帮助非常大,在这样的球场氛围中比赛,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享受。
(同样的看台位置,不同的观看体验,上图为凤凰山足球场,下图为航海体育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身处专业足球场,兴奋的不只是球员,球迷的肾上腺素也会直线飙升。“有了专业足球场以后,球迷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大大增强,能不能拿冠军是其次,就冲这个氛围我也一场不落来看球。”成都球迷张先生说,凤凰山体育场已成为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赛后万人大合唱的灯光秀频频火出圈,如今成都队的比赛是一票难求。

(综合体育场与专业足球场的观赛体验相差巨大)
北京工人体育场在中超也是现象级的存在,为筹办亚洲杯改建后,由综合体育场“变身’专业足球场,东西看台第一排座椅距离场地仅8.5米,替补席和热身区距离看台咫尺之遥,比赛时,观众甚至能听到球员说话声,能看清球员的细微表情。各种配套设施也全方位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点燃这里的金牌球市。

(北京工体比赛现场 来源:新华社)
郑州球迷刘先生在西班牙留学时,就经常去看西甲比赛。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他在飞赴现场用12天时间看了10场比赛,打卡了全部8座世界杯球场。“在专业足球场和综合体育场里看足球比赛,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可以清晰听到球员的呼喊和大力击球的声音,能直观感受到对抗的冲击力,音响、灯光、环绕LED将科技感拉满,场内聚拢的声浪让你甚至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每一分钟都能百分百沉浸其中。”刘先生说。

(手捧世界杯的梅西,被众人高高举起)
借助承办国际赛事东风,中国足球迎来“球场升级潮”
置身专业足球场观赛,“震撼”是最直接的感受,但好的体验不是单纯的取消了田径跑道,而是与综合体育场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
承办国际大赛的球场,必须要符合《国际足联足球场技术建议和要求》,为了保证观众获得最优的视野,其对足球场的看台倾角、座席视距、座席C值、视线遮挡等作了硬性要求。如:看台倾角不超34°、最佳观看距离在90米至150米之间、最大观看距离不应超过190米、第一排观众席距离球场不超过8.5米……国际足联推荐使用曲线型围合座席,也就是目前国际主流的“看台碗”结构,形成的聚拢感更有助于烘托氛围。另外,在罩棚设计、声学环境等方面均有一系列设计要求。


(卡塔尔世界杯决赛现场)
按照国际足联的要求,专业足球场是举办世界杯的硬性条件,场地的最低容纳量要超过4万人,举办半决赛和决赛,则需要使用6万和8万人以上的场地。虽然规模宏大的奥体中心在国内各大城市已成标配,但具备国际标准的专业足球场,中国长期以来都是“0”。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顶级联赛中,专业足球场的占比早已超过了65%,卡塔尔更是为世界杯新建了7座足球场。
中国于2019年成功申办2021年世俱杯和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后,全国各地就承办权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有15座城市入围。按照办赛要求,专业足球场迅速开工建设。虽然这两项赛事最终未能落地,但新建或改造的15座具备国际标准的专业足球场,让中国补上这片空白。

(天津泰达足球场,球迷冒雨观赛 来源:津滨海)
随着“球场升级潮”席卷而来,将在明年竣工的黄河体育球场,有望成为山东泰山的主场;拥有两支中超球队的青岛,将在今年开建第二座专业足球场;浙江队的余杭国际体育中心也将在2027年3月竣工;身处中甲联赛的陕西联合队,将在下半年搬入新落成的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同在中甲的辽宁铁人队,将在5月31日的比赛正式切换为经过改造的沈阳铁西足球场;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场即将启动改造为可容纳5万人的专业足球场。
4月14日,中国足协宣布,6月10日国足与巴林队的世预赛18强赛末轮,将在可以容纳6万观众的重庆龙兴足球场举行。此次18强赛5个主场比赛,有3个在专业场地举行。未来,在中国的顶级联赛和国际赛事中,专业足球场将全面登上历史舞台。

河南球迷的“专业足球场”情结
河南队作为中国足坛元老俱乐部之一,一座专业足球场是河南球迷长久以来的期盼。在“河南建业”时代,俱乐部投资人胡葆森曾有过实施计划。2019年8月,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成立25周年纪念仪式上,胡葆森在球迷面前许下了三个愿望,其中一个就是打造一座专业足球场。
胡葆森当时说,航海体育场已经建成近20年,现在每一场比赛观众人数保持在2万左右,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设施上,已经不能满足球迷的需要了,建业集团将在未来5年内着手改建航海体育场。“希望俱乐部30周年生日时,是在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化的专业足球场。希望那个足球场还是河南足球发展历史的一个博物馆,成为郑州这个城市的一个会客厅。”

(对比专业球场,航海体育场的看台与球场相距甚远)
相关配套政策上,《河南省进一步加快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和推动足球中长期发展2019—2020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专业足球场,推动职业俱乐部主场建设。
彼时,河南球迷心潮澎湃。但随着建业集团退出足球,航体改建计划再无下文。近两年,经历了客场远征的河南球迷,对专业足球场的情结也愈加强烈。“河南足球需要好球员、好成绩,也需要能让球迷热血沸腾的好舞台。”球迷娄先生说。
作为经济重镇,也是足球重镇,武汉的球迷们也在盼望自己的专业足球场。半个月前有球迷在“武汉市民热线·城市留言板”上发文,呼吁让武汉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圣殿级”主场。对此,武汉市体育局回复:虽然现在财政压力很大,但武汉市一定会修建我们城市自己的专业足球场,目前也正在积极选址当中。这个消息瞬间在当地球迷圈炸开了锅。

郑州是否需要一座专业足球场?
当成都凤凰山足球场成为西部地区现象级文旅体地标,当北京工体周边3公里形成赛事经济生态圈,专业足球场正在成为赋能经济的新引擎。
门票溢价、商业配套增值、城市品牌溢价,专业足球场三大变现能力,已经在欧洲顶级俱乐部身上得到了充分验证,阿森纳、曼联、曼城、尤文图斯等无不是通过改造球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济南黄河体育中心足球场正在建设 来源:大众日报)
国内以成都为例,2024年场均超过3.9万名观众奔赴凤凰山观看中超,球票总收入超1亿元,从凤凰山2023年投入运营以来,因赛演产生的总票房达14亿元,拉动产业效能超过90亿元;北京新工体投入使用后,国安俱乐部的球票和周边产品销售额呈现出一条陡峭的上扬曲线,较2019年4500万的收入近乎翻倍,场馆周边的餐饮、住宿在比赛日迎来消费高峰,成为当下赛事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大连英博去年中甲的票房总收入是2460万元,覆盖了俱乐部一半的运营费用。今年到了中超,赛季年票销售1190万人民币,而仅揭幕战一场的散票就卖出了超过300万元。

(中国公司在卡塔尔承建的卢赛尔足球场)
依托国际体育经济学会,上海体育大学发布的《2024全球体育城市指数》中指出,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可以为所在城市带来的巨大传播效益与推动作用。郑州市在“2024中国(大陆)体育城市指数”中排在第17位,具备不小的潜力。
郑州是否需要一座专业足球场?球迷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高昂的建设成本,不是球迷或者俱乐部一厢情愿的事。记者从郑州市体育局了解到,目前足球场地的建设规划主要是五人制和七人制社会足球场,并没有兴建大型专业足球场的计划。
随着河南队由国企接手,俱乐部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自身造血能力,降低政府股东投资,力求能够达到盈亏平衡,保持稳定发展。航体的改造升级,也在俱乐部规划当中。但在国资背景下,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体育设施升级,而是要把航体纳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中,从提升城市形象、撬动区域经济、协同各领域融合发展等维度通盘谋划,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俱乐部利用足球市场化程度高、关注度高的优势,盘活产业、积聚资产,携手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去共同达成。

(上海浦东足球场 )
根据河南省体育局经济管理处2023年的数据显示,购买运动装备、服饰等实物型消费的人群,占全省体育消费总人数的95.77%,参与型体育消费(如参加体育活动)占42.53%,观赏型体育消费(如观看体育赛事)占14.09%。总体上看,我省体育消费人口不断增加,但人均消费偏低,仍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观赏型消费薄弱。
既是短板,也是机遇。当下,中国城市竞争已进入"场景经济"的新赛道,在中部六省还是空白的专业足球场,将成为稀缺的城市流量入口,其价值绝不仅限于体育产业。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