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关焕新归来!活化历史建筑打造文旅新地标​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杨景涵

历经百年沧桑的芜湖海关关廨大楼,在完成保护性修缮后于4月2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安徽省最早的近代海关建筑之一,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欧式建筑群以"城市会客厅"的全新身份重回大众视野,通过数字科技与历史叙事融合,为游客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清晨的江风拂过砖红色外墙,长江波光与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轮廓相映成趣。在媒体开放日现场,"时光回响·老海关的百年风华"数字体验区成为焦点:AR沙盘动态还原1930年代港口贸易盛况,虚拟展厅串联起近代海关发展脉络,而多媒体触摸屏则让观众360度细读潘玉良画作与芜湖西洋建筑群模型。多功能咖啡区的复古装潢与咖啡香交织,吸引年轻人驻足打卡,历史建筑在咖啡氤氲中焕发新生。

"从被动开关到主动开放,这座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讲解员指向二楼文化展区,154件珍贵藏品中既有清代海关档案,也有潘玉良油画代表作。修缮过程中,建设者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3.6万平方米建筑群实施结构加固与病害治理,让百年清水墙的肌理与现代玻璃展柜和谐共生。

作为全国"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首批项目,老芜湖海关的蜕变折射出芜湖的城市更新智慧。该建筑原为1877年依据《中英烟台条约》设立的皖南唯一海关机构,其存世建筑群见证了长江流域首个海关银号、近代邮政总局等历史场景。2023年启动修缮以来,工程团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留存百万级数据,创新采用传统工艺与低碳材料,使建筑抗震性能提升的同时保留历史质感。

"未来这里将定期举办国际艺术展、航运文化论坛。"项目负责人透露,海关旧址正申请加入安徽省类博物馆培育库,计划打造长江流域海关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同步启动的"城市会客厅"运营体系,将联动鸠兹古镇、滨江公园等文旅资源,推出"海关钟声"实景演出等特色文旅产品。

开放消息引发市民强烈共鸣。在海关钟楼前,75岁的章荣兆抚摸着修复后的罗马数字时钟:"小时候听祖父说这里是'洋关',如今孙子能在这里上艺术课,历史终于活起来了!"据介绍,即日起至5月5日,市民凭身份证可享免费参观,学生群体凭证半价。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芜湖同步推出文旅消费新政:游客游览老芜湖海关等历史建筑可叠加"江城文旅一卡通"优惠,参与"打卡10处百年建筑"活动还可兑换文创礼包。从海关旧址眺望长江,游轮鸣笛声与AR还原的历史汽笛声交织,见证着这座城市在守护与创新中续写开放新篇。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张婷

分享到